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球迷看美日棒球時需注意的盲點與迷思 (系列一)

短打,是棒球比賽中常見的戰術,對於常看日本高中棒球的球迷來說,這個戰術肯定
不陌生,但這個戰術卻也是被部分台灣球迷過度仇視,甚至是只要有教練一實施,招
來的不是會跟隨美女的蒼蠅,而是一連串的謾罵與批評。去年刊登過前言,而今年才
正式刊登的「球迷看美日棒球時需注意的盲點與迷思」系列文的第一篇正文,要來看
的就是短打到底是某些球迷眼中的萬惡行為?或者是應該要適時使用而不能濫用的戰
術一環?對於想了解短打萬惡論之所以會存在台灣球迷討論圈卻又覺得有些好奇短打
戰術是好是壞的球迷,或許可以從以下的這篇文章找到一些思考方向。而對於之後在
八月要開打的夏季甲子園,若出現短打戰術時,也可以因此去做一點觀察。


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段話


我回來台灣看中華職棒很不習慣,怎麼才第一局有人上壘,教練就叫下一個打者觸擊
,比賽還很長,搞不好他可以打出全壘打。我在美國有一次比賽,教練叫打者觸擊,
結果聽到對方教練當場罵我們教練「你要叫他觸擊觸上大聯盟嗎?」


上面這段話其實是曾經旅美,目前效力統一獅隊的內野手陳鏞基早年在接受台灣媒體
訪問時,提到他在旅美期間返國時看比賽中得到的感想,並與他在美國的經驗作對照
,而這段話長期被某些對於美國職棒抱持絕對信任的台灣球迷,引述作為強調短打萬
惡的「金科玉律」(這段話在2013年世界青棒賽結束後,又被某些專欄作家再拿
出來借題發揮)。


但是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這句「你要叫他觸擊觸上大聯盟嗎?」其實是垃圾話的機
率並不低,畢竟這是以一個交手方的教練角度,希望設法藉由刺激對方教練,來讓對
方教練因此失去對於調度與戰術思索時該有的冷靜思考,這是美國運動圈中相當常見
的一種小手段,不過對於台灣社會長期被某些新聞頻道習慣以花邊當獨家,以枝微末
節當重點的「捨本逐末」觀念洗腦後的某些台灣球迷,自然就會以為這樣的垃圾話就
是美國棒球的「精髓」(就跟有些人信奉「要學某種語言先學那種語言的髒話」是一
樣有待討論空間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會讓這種「不是重點的重點」變成討論的主流
。老實說,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悲哀且需要擔心的現象。


當然,不只有上面這個狀況需要憂心,部分對於短打有成見的台灣球迷,還會以「雙
重標準」的方式去看待「美國棒球」與「非美國棒球」所進行短打戰術。以下就是兩
個在網路上常見,關於短打看法雙重標準的言論案例


CASE1.
情境1.當美國職棒球隊下達觸擊戰術

部分台灣崇美球迷反應:這是大家各司其職

情境2.當台灣或日本職棒隊下達觸擊戰術

部分台灣崇美球迷反應:只有腦殘可以形容


CASE2.
情境1.2013年WBC台灣代表隊在比賽前段戰就進行觸擊推進

部分台灣崇美球迷反應:點屁啊!

情境2.2013年WBC多明尼加代表隊在分組賽首戰面對委內瑞拉之戰,第三局
    就採觸擊戰術推進跑者。

    2013年WBC墨西哥代表隊在分組賽第二戰面對美國第五局採觸擊戰術
    推進跑者上三壘。

    2013年WBC荷蘭代表隊在八強賽面對古巴之戰,第二局就採用觸擊戰
    術推進跑者上到三壘。

    2013年4月13日美國職棒例行賽,巴爾的摩金鶯跟紐約洋基之戰,洋
    基隊五局下九棒捕手Cervelli獲保送,一棒Gardner犧牲觸擊讓Cervelli上
    二壘,隨後二棒Cano安打讓Cervelli回來得分

    2014年5月21日美國職棒例行賽,芝加哥小熊隊面對洋基先發投手田
    中將大,在四局下連續採取兩次觸擊強迫取分

部分台灣崇美球迷反應:(無視、裝死)


上面這兩個CASE,很明顯就屬於去年在序言篇提過的那七種行為模式(雙重標準
、無限跳針、思考屏障、話術迷思、情境反應SOP、混為一談、資訊不對等的傲慢
與優越感)之中的「雙重標準」,畢竟當台灣或日本執行短打戰術時,就極盡嘲諷之
能事,但遇到受到美國棒球影響的部分國家代表隊執行短打戰術時,就當做再正常不
過而沒有任何反應。經理是不曉得這樣的球迷腦袋到底是安裝了什麼樣的價值標準,
但很顯然的,這種對於短打有著雙重標準的球迷,往往卻是在網路討論區宣傳「短打
萬惡論」最大鳴大放的一群人


可能有球迷看了上面這樣的分析後會問,如果短打戰術真的如那群球迷所言般「罪不
可赦」,那還要不要用短打戰術?如果要用那到底是在短期賽?是職棒以外的比賽?
是比賽前段、中段、後段?而既然短打那麼萬惡,那該不該練短打?另外,後攻或先
攻球隊哪隊比較適合用短打戰術?執行短打的人選是誰比較合適?而短打戰術是否真
的只有被台灣某些仇日球迷認為是日本職棒特有的做法?接下來就是要針對這些疑惑
作一些說明。


首先,在業餘棒球特別是高中棒球領域對於部分缺少長打能力的球隊來說,突襲短打
是種可以增加內野安打機會的一種模式,甚至像2013年初青棒菁英賽中,拿到第
四名的嘉義高中也展現了他們在台灣高中球界中進行突襲短打的能力可說是箇中翹楚
。當然這不排除是跟這幾年嘉義市與台灣部分地區青棒隊有跟靜岡縣高中球隊作交流
有關,畢竟日本高中棒球的指導者對於球員的突襲短打或推進型短打的練習要求其實
也是少不了的,藉由練習而提升的成功率,讓球隊在進攻時才能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戰
術選擇。


至於在職棒比賽中,若是投手得上場打擊的聯盟(像日本職棒中央聯盟或美國職棒國
家聯盟),其實短打也是投手或部分助攻型選手必須下工夫練習的課題。好比日本職
棒的讀賣巨人隊,在先前請了在巨人隊時期貢獻甚多,但選手晚期轉到中日隊當選手
跟教練,現役時期犧牲觸擊成功次數是日本職棒最多的川相昌弘回到老東家擔任二軍
總教練跟一軍首席教練的職務,目的其實也是要藉由他對於短打技巧的指導,來幫助
當時犧牲觸擊成功率並不理想的巨人隊選手了解要如何實行此戰術才會成功。


而短打本身基本上是每個選手都要會但未必會用上的技術,並不能說因為自己是中心
打者,教練不太可能下達短打戰術,所以就無須練習,好比當初一度寫下單季最多全
壘打的巨砲麥奎爾,現役時期要進行賽前打擊練習,往往球迷一開始就希望他能揮大
棒打全壘打,他卻有時會先擺出短棒練習個一兩球觸擊,儘管以他的打擊能力是根本
無須執行這種戰術,但若真要他觸擊,賽前這種一兩次練習跟完全沒練習,有可能會
成為比賽時能否執行成功的關鍵(更進一步來看,有些台灣球迷會視短打萬惡而大肆
口誅筆伐,其實也可能跟他們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者長期灌輸他們那種「會考的
才教,不會考的不需要會」有關,因為他們會以此基礎類推認為棒球運動裡的中心打
者用不到短打的場合,所以根本不用學)。至於平時要針對此技術練習的原因,主要
是因為要在比賽中需要時能點得成功且避免受傷(短打技巧不佳或缺乏短打經驗者,
很可能會在比賽中為了實行短打戰術而導致手指受傷,像是2012年夏甲秋田代表
秋田商的主投近藤,他在當年秋田夏季大會冠軍戰中,就是因為短打執行不佳導致右
手手指被球打到而受傷流血,但卻因為其餘投手實力跟他仍有落差,而只能繼續投下
去,也因此他當時的褲子也跟電影KANO裏頭主角吳明捷那樣有血漬),這都是需
要有過充足經驗才能提升。也因此短打對於具有長打能力的選手而言,就要看成一種
備而不用的技術,而攻擊力不佳的選手更變成一種增加自身附加價值的利器。


接著是短打的時機,簡單來說,會實行短打主要是這位打者在當下要進攻時,教練認
為這位打者難以有延續攻勢的能力,加上壘上若有跑者時讓這位打者進攻,自己出局
也就算了,卻有可能因為打不好便成內野滾地球而導致雙殺,如此一來,短打推進以
減少壘上跑者也因此出局的風險,就變成教練的考量,當然可能有球迷也會拿所謂幾
人出局在一二三壘上有人的得分期望值來看待(以往美國的棒球相關用書也曾統計過
),但若純粹從場上狀況來看,這樣的思維並不是難以讓人理解。另一方面,當雙方
比賽到後段戰況膠著在一分差距甚至是平手時,能否追平或超前就顯得格外重要,尤
其是後攻隊若在九局下遇到這種落後一分或平手的場面,這種犧牲短打推進,甚至是
強迫取分也就是預料中的事,此時也等於是考驗場上打者平常是否有針對這樣的狀況
做過演練。也因此,若認為自己缺少長打能力,或者是擊球確實性不佳的球員,在這
種關鍵場合被賦予短打任務的機會也會比平常來得高。


為了寫這篇文章,經理徵詢過一位在北部某國立大學就讀期間打過校隊的朋友,關於
短打萬惡論充斥在台灣網路棒球討論上的狀況,請他對此表示自己的看法,這位友人
指出,姑且不論業餘層級的賽事,在職業等級的比賽中短打的使用還是有其必要,但
關鍵在於使用的時機、執行成功的能力以及連貫攻擊的能力等三要素上,最典型的是
希爾曼當監督時期的日本火腿隊,一棒森本稀哲安打上壘後二番田中賢介觸擊推進(
有時甚至是森本先起跑田中才觸擊,接著再由打擊率高的稻葉篤紀或小笠原道大將二
壘上跑者送回來,甚至像1998年拿到日本職棒總冠軍的橫濱隊也同樣是以這樣的
方式,一棒的石井琢朗先設法上壘,二棒犧牲觸擊,三棒的洋將羅斯以安打或長打將
石井送回本壘。整體來看短打的使用還得考量球隊的特性與隊形,若是隊形需要,一
到九局都有犧牲觸擊戰術並無不可,但這還得評估打者適不適合這樣的戰術,以及後
續打者的連貫性,而且也不該出現打擊率三成的打者點給兩成五的打者打這種奇怪的
做法。而美國的棒球或古巴的棒球也都有這種在緊張時刻使用觸擊等小技的做法,主
要是因為現代棒球不只要有力量,而且更要有速度,甚至有速度的打者更必須具備了
PUSH BUNT的能力,以便隨時都能騷擾且考驗對方的守備能力。


而台灣之所以會充斥短打萬惡論,這位校隊等級的友人直接點名是因為下列四個原因

1.有些教練要中心打者作犧牲觸擊

2.不管長打者或短距離打者犧牲觸擊的成功率過低

3.就算戰術執行成功將跑者送上二壘,後續打者將二壘跑者送回本壘的機率太低

4.台灣場地太爛根本不需要用觸擊,直接拼場地安打都有機會上壘


當然可能有短打萬惡論的信仰者會認為「區區一個非科班校隊選手的見解怎能作為依
據?明明下達戰術的是教練而不是選手」也為了避免短打萬惡論的信仰者又把「話語
權」整碗捧回去,經理另外也跟敝部在技術面這環有實際心得的部員音樂教師北極熊
請益,他以自身帶過隊的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並且提出以下幾項球迷們可以去思
考的地方。


首先,球迷們可以從教練的角度去思考為何需要短打?通常下達短打戰術時,教練的
角度可以歸納出下面幾點

1.這一分很重要

2.避免雙殺

3.這一棒打者打不到球,或是下一棒打者很厲害

4.製造對方守備混亂


基本上從這幾個角度出發,就可以理解為何教練會下達觸擊戰術。至於有些球迷會因
為看了美國職棒因此認為美國就不用觸擊,這可能是種很大的誤解,甚至對於這些有
誤解的球迷來說,說不定他們眼中看到那些在美國職棒2013年季後賽與世界大賽
執行觸擊戰術的選手跟下達觸擊戰術的教練都是日本職棒的球員和教練偷跑去美國打
工的。整體來看,觸擊戰術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怎麼用,叫誰用,用在哪裡。如果
無法釐清這些環節,那自然就是會有這種人云亦云的現象出現。


只可惜那些在網路上高唱短打萬惡論的部分球迷,並沒有辦法針對他們深信的短打萬
惡論以上面這兩種分別從球員跟教練角度進行的分析,而是先設定短打萬惡論準沒錯
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行動,到最後就是現在這種不管是職棒或業餘賽事,只要擺短棒
就是先批再說的標準反應。但這些高唱短打萬惡論的球迷是否有辦法做這樣的分析,
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內心才知道。


而很令人玩味的是,當2013年十月底台灣進行職棒總冠軍戰時,其中一場比賽統
一獅隊資深野手楊松弦在第八局代打敲出安打幫助球隊獲勝,但其實當時教練是下戰
術要他以犧牲觸擊幫助一壘上跑者推進,結果他卻連兩球都觸成界外,在為了避免三
次觸擊失敗被判定出局之際改以正常出棒,最後敲出安打延續攻勢,才有後來靠對方
後援投手暴投逆轉的機會。當然楊松弦賽後很自責的表示自己被派上去作此戰術卻沒
做好,而此時同樣效力統一獅,而當初被短打萬惡論球迷認為是體會美國棒球而對台
灣職棒短打戰術不以為然代表人物的陳鏞基,卻虧楊松弦「你會不會點啊!」,但這
時候我們卻沒看到那些很早就把陳鏞基轉述美國小聯盟教練場邊喊話當金科玉律的球
迷出來質疑陳鏞基是否已悖離這些球迷「信仰」的短打萬惡論而顯得有些離經叛道。


同樣一位選手,對於同樣的短打戰術,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可以理解的,可
是球迷們如果無法去思考這個以出局數換取攻勢延續或避免攻勢瓦解的戰術,在棒球
比賽中具有的意義,而只是跟著一些不喜歡看到觸擊戰術,卻又不肯坦言只是因為不
喜歡看到比賽過程中犧牲觸擊成功率過低的現象,也不肯接受短打推進成功率是要靠
平時練習才能提升的這個事實的某些意見領袖與寫手一起高喊短打萬惡,那麼,短打
萬惡論也就難以避免成為一種奇怪卻又具有一定言論市場佔有率的論點。


經理也希望在看過此篇的讀者,未來在看待短打這項棒球運動中會出現的戰術與執行
狀況時,能夠配合上述的這些說明與情境案例,自然就會看出有哪些球迷是那種抱持
短打萬惡卻又難以自成一套理論而顯得人云亦云的狀況,藉由設法從不同觀點去開導
這些球迷,才能使得大家在討論棒球時能夠趨向合理化的論述,而非以極端論點來博
得關注或認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