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球迷看美日棒球時需注意的盲點與迷思 (序言)


在蓬萊應援團這個新單元推出並不定期刊登後,緊接著要登場的第二個不定期刊登的
新單元,主要是以「球迷看美日棒球時需注意的盲點與迷思」為題進行連載,目的是
針對台灣乃至於華人球迷,在美日職棒觀戰方式普及之際,容易被某些媒體與部落客
誤導的一些觀念或歧見,作一點釐清與比較。


在21世紀網路普及的現況中,在台灣的棒球相關網路討論區常常有些以美國職棒作
思考前提而睥睨一切的球迷,他們因為自認為看美國職棒所以就高人一等,進而瞧不
起除了看美國職棒外也看其他國家職棒或業餘棒球賽事的球迷,甚至散佈一些對於其
他國家棒球迷的偏見。而這些球迷還會在網路上繼續讓原本並不對其他棒球組織有偏
見的新球迷因為他們的偏見進而潛移默化產生認同,並且擴大與宣傳這種偏見的論述
觀點。也因為這樣,台灣網路上的美日棒球迷就會因為彼此看的比賽或制度的不同,
或是無法接受美日各自發展已產生特有的棒球文化的這個事實,在彼此無法尊重對方
的存在與發展下,開始了很多吹毛求疵甚至是光怪陸離的爭辯,這種現象據悉在中國
方面也層出不窮。但在台灣,這部分的爭辯還會建構在某些「特定目的」上,主要是
那些自認為高人一等的美職球迷,想避免讓多數球迷了解目前存在於台灣網路討論區
中,某些美職意見領袖對於日本棒球的意見,其實只是建立在具攻擊性與巧言堆砌的
文字偏見的基礎上,進而開始分辨甚至唾棄這些意見領袖原本的見解,導致他們具有
的言論地位或意見價值,在背後的偏見架構被看透後因此蕩然無存。


而這種因為只看美國職棒進而對於日本棒球發展或其他國家棒球發展有偏見的球迷,
他們的言行大致可以歸類出下面七種行為模式


1.雙重標準

面對同樣的狀況出現在美國跟日本棒球場上,那種對於日本棒球有偏見的某些台灣球
迷就會用不同的標準跟說帖看待,比較典型的例子就像是短打戰術的運用時機,以及
是否會針對投球或打擊姿勢進行修正。更莞爾的案例還包括對於日本職棒的外電消息
,有些球迷寧可看英文的日本職棒報導,卻不肯花時間去了解日文外電的時效性其實
比起英文的報導來得好的這個事實。更有甚者甚至會出現看日本棒球時就大言不慚的
說「我雖然不會日文,但我看得懂數字」以及「懂日文就很好很強大嗎?」,但遇到
有看不懂英文卻想了解美國棒球的球迷卻又說「不懂就惦惦(台語:閉嘴的意思)阿
,是不知道入境隨俗嗎?」,上述行徑往往就是造成台灣美日棒球迷開始對立的第一
種原因。


2.無限跳針

遇到美國棒球觀念或美日棒球文化不同的差異與衝擊時,避而不談美國可能的缺失,
而是以日本作不好的地方來借題發揮,目的是要強調因為美國沒有日本會出現的某些
缺失,所以證明日本的棒球比美國落後,當然所謂的日本棒球文化也就無法跟美國棒
球文化放在一起做比較。而這樣的跳針做法為的還是要建立一些剛開始看棒球的球迷
「美國職棒萬歲」的這種先入為主觀念。


3.思考屏障

遇到有球迷質疑某些美職寫手的思考與對美國職棒的信仰時,就設法用別的話題轉移
焦點,或是設下一些思考屏障來阻止球迷更進一步探索美國職棒跟日本棒球各自不同
的優點或迷人之處,目的是希望球迷們還是只看美國職棒,而不去看其他國家棒球的
特點,以免讓這些寫手本身對於其他國家棒球發展不甚了解甚至不懂裝懂的馬腳被看
破。


4.話術迷思

在台灣有些美職寫手或部落客,由於本身是中文系或政治系出身的,因此他們會擅長
用一些巧砌雕琢的文字或奇怪的類比來混淆視聽,因此我們有時候會在台灣網路上的
美日職棒討論,看到一些類似政客在詭辯或硬拗的說辭出現,而這些現象歸納起來,
就可以看作是一種話術迷思。


5.情境反應SOP

對於要讓球迷產生對日本棒球的偏見,在塑造過程中,有些美國職棒寫手會用一些標
準作業流程,也就是所謂的SOP,制式化的製造一些「日本職棒才會這樣,美國棒
球一定不會這樣」的二元思維,藉以讓一些可能接觸日本職棒並不深,甚至可能從未
發現日本棒球特色的球迷,一股腦的栽進美國職棒的領域,當然如果只是這樣還沒啥
關係,問題在於這種SOP往往都是建立在以詆毀日本棒球來加強球迷對於美國棒球
的信仰,但實際上棒球這種運動,是不會也不應該提升到所謂的「宗教信仰格局」,
不過台灣某些為了推廣美國職棒的「傳教士」,他們在推廣美國職棒的方式,其實是
跟宗教宣傳並無不同。球迷們必須了解他們在面對某些場合上所使用的這種情境反應
SOP,才不至於被這種「傳教士」的偏見牽著鼻子走。


6.混為一談

在台灣為了某些公共政策或重大建設,政治人物出現爭辯的狀況有所聞,但很遺憾的
,這些政治人物多半是以自己或所屬政黨或支持自己的財團利益來發聲與護航,而為
了區分彼此在立場跟價值觀是否一致,這些政治人物在發表意見時,往往會有那種「
議題打包」的現象。而在討論棒球的領域上,這種議題打包的現象雖然不常見,但藉
由議題打包的基礎衍生出來的混為一談行為卻是屢見不鮮。


7.資訊不對等的傲慢與優越感

相信不少已經在就業的人都曉得,買賣房屋如果買賣雙方的資訊來源並不對等,自然
會給予仲介或是買賣其中一方可以從中借題發揮的空間,只是這樣的狀況其實也出現
在台灣的美國職棒資訊傳播上。

通常台灣的球迷接受美國職棒訊息,主要是從網路媒體或電視報章雜誌來獲得資訊,
並且收看有線台或無線台的比賽,更積極一點的球迷可能會買像是所謂MLBTV(
大聯盟轉播)或MiLBTV(小聯盟轉播)來觀戰。但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這些
記者或所謂的專欄作家,他們的資訊又是從哪來的?基本上台灣的某些美職寫手,由
於本身會有固定購買美國相關棒球雜誌(像是Baseball America的
紙本版),或是到一些需要付費才可觀看深入資訊的專門網站瀏覽資訊(當然,就必
須成為該網站的付費會員),然後再把這些紙本或網路資料轉變成他們所謂的獨家專
欄或獨家特稿。這樣的努力理當是該給予相對應的肯定,但很不幸的,這些花了自己
的時間跟金錢來把付費資訊變成自己的專欄文進而賺取稿費的專欄作家或網路記者,
往往因為這樣的努力過程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因為我花的金錢與時間比你們一般球迷
多,所以我一定是比你們一般球迷高尚且專精」的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往往會存在
於這些專欄作家或網路記者化身成網路討論區某些ID發言時的言談基礎。

諸如

「我讀過的scouting report比你唸過的書多信不信」

「有知道啥好康的就一定要去PO給自以為很有水準的人看嗎」

「外國人在台灣的獨家訪問不能貼損失的只是那些不看英文又不屑中文媒體的人罷了
 一些規則制度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刊登的價值
 每次看到waiver出現時都有人亂講都覺得杜濫.....」

都是相當常見的例子。

之所以會有這種言行出現,主要是因為這些專欄作家在一種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佔有
優勢,藉以讓他們能夠有引導討論走向的機會與權力,如此一來要進行一些煽動或是
特別性質的討論話題時,就能有著不可撼動的權威地位。但實際上這種優越感其實就
是造成台灣美日職棒球迷對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正是這樣的優越感,才
會讓台灣在約10年前的網路討論區中,出現了由信仰美國職棒的「傳教士」所引領
起的一種「酸民文化」(這種酸民文化目前在台灣還持續中,當然如果不喜歡「酸民
」這個稱呼,要改稱「鹼民」也可以),甚至是所謂「美式起乩」的行為。


這個系列文序言篇的尾聲還是要強調,未來這至少100回(1回會介紹兩種現象或
偏見)的連載中,勢必會提到一些可能會讓某些只看美國職棒而不看其他國家棒球的
球迷(特別是不看日本棒球卻對日本棒球有成見者)覺得非常不舒服的評論與分析,
但之所以要提出這些分析的用意,純粹是希望能藉此針砭目前存在於台灣網路上被某
些美職專欄寫手或部落客,甚至是某些電子媒體記者塑造與壟斷的一種「美國職棒萬
歲」氣氛,因為這種氣氛除了是造成台灣的美日棒球迷處在一種對立甚至是彼此歧見
的最主要原因,同時也會讓台灣球迷無法了解美日棒球各自的特色為何,如此一來台
灣球迷就容易陷入類似199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在報導國際局勢(尤其是
歐美與以阿兩國的利益衝突)時始終被歐美國家的觀點誤導,而無法了解造成這種因
為文化與利益所造成的衝突背後該廣為人知的真相。在台灣因為3月份WBC的好成
績而讓一些原本為了假球案而死心的老球迷,或是看了WBC而對棒球開始感到興趣
的新球迷湧現之際,經理衷心希望這些老球迷跟新球迷,能夠藉由了解這樣的事實與
真相,來幫助台灣棒球的球迷討論素質與分辨能力,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而不再只
是人云亦云或跟著某些酸民文化而起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