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戰爭悲歌下的天下嘉農

看完《KANO》。



這是日治時期臺灣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部,昭和六年在第17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拿下準優勝的故事。片長188分鐘,90%以上對白使用日語。關於日前有報導指出這部歌頌皇民化,由於這種眼界太低,連讓人理會的價值都沒有,所以不須要回應。因為片中語言設定就是曾存在臺灣歷史上的真實。

初代嘉農選手,左起陳耕元(上松耕一,前台東縣長陳建年父親)、吳明捷、藍德和(東和一,前三商虎球員藍文成父親)。(圖片來自:典藏台灣棒球史-嘉農棒球)

相當熱血、感動、好看的片子,馬志翔導演其實不論節奏感或敘事線掌握都好過恩師魏德聖導演很多,這我不太清楚為什麼,不過那麼長的片子完全不悶,節奏感也很恰到好處,真的很棒。

不少朋友是偏綠,把這片和二二八這件事連在一起。家鄉竹南是福佬聚落,但我家並不是甚麼臺籍菁英或有錢家庭,只算佃農;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村子裡也是和國民政府部隊互相保護和幫助,沒有真感覺到血海深仇,所以我不太能理解那麼深的憤怒和仇恨。

但重要的是歷史教訓不能忘記,必須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KANO》很真實呈現日本治下皇民化下治安良好、建設往前進的臺灣,但我並不認同部分影評說那就是臺灣最美好的年代

《KANO》在片尾有交代初代嘉農英雄們結局,在介紹到川原信男、福島又男2名戰死者(日本人)之前,我就已經覺得很悲傷。當曾是初代嘉農手下敗將的札幌商事投手,在嘉農練習場地上繞壘時,我一直想著這個年輕人可能不久後就命喪南洋。

那麼多熱血的棒球少年,被日本軍部那些人渣送上戰場陣亡了。人命在這種國家機器、民族大義下是完全像螺絲釘一樣,只被當工具使用,並非無可取代。


日本職棒第1個單季20勝投手澤村榮治,27歲就戰死在臺灣海峽;更別說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也是被美軍攻擊殉職。這些《KANO》都沒告訴你。(當然也不須要說到就是了)

希望憤怒和仇恨能得到正確的出口。這世界上已經很多天災人禍、生離死別,人類對其他人或生物之間不應該再添加更多痛苦了,希望所有人是拿起球棒、手套、球,或其他運動競技來作戰,而不再拿起武器自相殘殺。
蘇正生(左)2007年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2 則留言:

  1. 本文是我們蓬萊高校野球部部員銀河鐵道之夜第一次的作品發表
    在此除了感謝他能在平時公忙之餘
    還能以此深入淺出且具有深意的內容
    來讓球迷能更為了解在看這部棒球作品時
    所能做的思考與體會

    其實在銀河鐵道之夜先跟經理分享這篇文章時,
    內心其實也是百感交集
    畢竟這段歷史進行的過程中
    自己的祖父母輩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
    看到他們的年華老去甚至是辭世
    我們能從這些長輩身上學到什麼
    是他們在那段期間為了生存而做的妥協或有所遺憾的決定?
    或是能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的努力?
    而我們是否把握了跟這些長輩相處的寶貴時光?
    又或者是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而想起原來祖父母輩也曾經年輕過?

    戰爭不僅讓很多人失去生命
    也讓很多人的夢想因此嘎然而止
    如何避免前人的過錯重演
    而能讓人有不斷前進甚至是追夢的勇氣
    是上從公眾人物下到販夫走卒都能去身體力行
    甚至是集結力量避免政治人物或野心者重蹈覆轍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