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打進春甲的東北高,目前的監督佐藤洋其實是從去年八月才開始帶隊,在帶隊僅
半年之際,靠著現年60歲的他從職棒出身以及與同年齡指導者不同的思考方式,讓
學弟們自己制定訓練菜單,以及比賽時不打暗號的模式,反而帶領球隊重返睽違12
年的春甲舞台。而他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而球員的球技是否能因此進步?這
是在上篇介紹時,日本的專欄作家採訪佐藤監督時所未能向各界披露的部分。
而對於這些疑問,採訪者特地在東北高取得春甲門票後又再次訪問這位高齡菜鳥監督
,從他的口中所提到的一些事並配合前一篇的內容,其實也可以幫台灣球迷們了解日
本、台灣、韓國等三個在亞洲棒球發展名列前茅的區域,在高中為止的學生棒球體系
有哪些需要正視或反思的部分,甚至是美國棒球本身可能所存在的問題與隱憂,這部
分經理也會在這次的介紹文後半部做具體延伸說明。
正文:
在專欄作家再次造訪東北高的那天是一月下旬春甲代表出爐後,棒球部當天唯一進行
的團隊練習是投手與內野手的守備補位配合,儘管這是個需要培養默契的訓練項目,
卻同時也看到有原本守一壘的野手穿著像是籃球選手才會穿的那種短褲裝扮在進行打
網練習,就算進行守備練習中的選手發生失誤,也沒有被場邊的隊友或教練責備的情
形,練習場內始終充斥著歡笑聲。
前來迎接採訪者到來的東北高監督佐藤洋,臉上洋溢著笑容說
「有人說這很像中南美俱樂部棒球隊的樣子,這讓我覺得很開心」
這句話讓採訪者顯然有些疑惑,佐藤監督隨後補充表示
「總之,讓選手們覺得打球很高興,我所做的就只有這樣」
由於東北高中是曾出過包括佐佐木主浩、齋藤隆、達比修有等現役或退役職棒強投,
並有一次夏甲亞軍而稱得上是青棒界名門的學校,卻沒有讓人覺得像是名門校常見一
板一眼的練習氣氛,但也稱不上是像在玩一樣,而是讓採訪者有種如同看到像是把比
賽過程各種可能融入到練習中的情形,因為處理短打的狀況不只會出現滾地球,有時
也會包括飛球在內,一旦出現的是小飛球要怎樣讓球落地變成一個彈跳製造讓一壘跑
者來不及跑到二壘而打者也來不及跑上一壘的雙殺守備,這也需要靠練習來應對的。
對這種練習,東北高中棒球部目前的隊長佐藤響向採訪者表示
「雖然這部分洋先生(東北選手目前對佐藤洋監督的稱呼)有教過,但不只是要靠飛
球接殺抓一個出局數,還能夠製造雙殺,以這種方式來練習可能會比較好,所以才加
入訓練項目中」
採訪者認為以往的內野守備練習等等針對短打方面往往是偏向滾地球情形,但東北高
的選手們則是以類似教練進行擊球守備練習時那種隨機出現的狀況來設定訓練,因此
會讓選手們有種像是在比賽中的感覺那樣。
對東北高中而言,去年在所屬的宮城縣秋季縣大會中拿到睽違12年的冠軍,同時也
在隨後的東北區大會中拿到亞軍,而在今年也已確定取得春甲門票的狀況下,這是顯
現在採訪者面前的練習寫照。而能帶領東北重返大賽舞台的,也就是去年8月才走馬
上任的監督佐藤洋,一位能讓選手們體會棒球樂趣的指揮官。
佐藤監督受訪時坦言
「總之要讓選手喜歡這項運動,教練要做的也就只有這樣,比賽無論輸或贏,就算發
生失誤,就算打出安打,都不要只侷限在眼前所見,而是要讓選手們往前看並為往後
做準備,這是我所確信的想法」
佐藤監督領軍後的東北高中棒球部讓採訪者特別有印象的還不只練習部分,穿著上也
是一個讓人值得一提的情形,那就是選手們未必是穿著球衣而是比較輕便的練習衣或
運動衫,而且穿運動衫的人還比穿球衣來得多。根據佐藤監督的說法,這是他與選手
們討論穿什麼衣服活動起來比較方便後所得到的結論,而就以這結論來進行,完全不
是佐藤監督的要求才改變。
佐藤監督認為,接受監督指導是到目前為止他或他那世代唯一會做的方式,但人的視
野並不應該只侷限在原本的範圍內,必須要更加廣泛,所以才會以這種與選手們討論
而得出結論的方式做出變革。
更進一步來說,佐藤監督所考慮到的,是日本的棒球指導往往有「照這方向來走」但
就算行不通也得做的情形,他認為這會影響選手們甚鉅。最主要是他認為打球之所以
會感到開心,是因為自己思考而自己得出答案,東北棒球部在他帶領後留下很多時間
給選手們自己練習,就是希望選手們能追求藉由思考讓自己練習時感到開心的情形。
當然,讓選手自由練習是否就會因此讓選手們感到開心,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因為很多球員們其實在國小少棒階段或國中青少棒階段,由於是被強制要求練習的
緣故,因此要轉換為自己練習並思考有時會有難處在。
就連隊長佐藤響也坦言,他其實也還在捉摸自己思考是怎樣的意義,因為在一開始要
考慮訓練菜單時說真的有些痛苦,尤其是靠自己卻沒有找出成效時那過程是很辛苦。
但監督很強調「究極力」,也就是說由自己考慮的訓練項目而靠自己練習當然是好事
,但若這樣的自由遇到一些挫折或瓶頸時,也就必須靠自己的能力或與旁人的討論去
有所突破。也因此,選手們會彼此討論有哪些訓練是必要的,有哪些是不必要的,而
那些練習對自己的幫助會比較大並因此開始思考。
而除了練習以外,比賽時也是其中另一項特色,因為基本上佐藤監督不會對選手下達
暗號,但這並不代表就因此對比賽的細節不在乎,而選手們可以拼命揮大棒,而是球
員自己必須考慮在當下要做怎樣的play,以自動自發的方式去思考並自己執行必
要的戰術。
隊長佐藤響也提到,雖然基本上是第一球就可以出棒,但在沒有暗號之際,自己往往
就得有所思考,站在打擊區時遇到壘上有人的哪些場面需要擺短棒,或者是就靠跑者
自己盜壘成功也就能讓比賽流向對自己有優勢的局面,就算沒有下達暗號,比賽還是
得照樣打下去。
練習也好,比賽也好,都由選手自己考慮自然而然就會身體力行,無論是練習或比賽
,一旦有受到監督的管控思考就會因此停滯,也因此,東北高中球員們在這種監督不
會干預而讓選手自己思考的棒球方式,實行起來讓這些高中生也因此獲得滿足感。
但可能有人會問,這樣看起來像放牛吃草的方式技術面是否能進步?尤其佐藤監督自
己也說過他真的沒在技術面上有對選手指導,那這選手們真的能對棒球技術熟練?在
前面提到過佐藤監督有對選手們說要靠「究極之力」靠自己突破瓶頸,但以高中生既
有的知識與技術水準是否能這麼簡單的達成?這顯然是很多人的疑惑。
對此佐藤監督還是以平常心來回答採訪者的疑惑,他認為選手們能做得到,因為他不
用自己親力親為的指導,球員們自己的思考就能靠自己的身體來達成,這種思考過後
的技術提升效果遠超過他身為監督的想像。一般常見由教練帶動的練習是那種拼了老
命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到頭來就得稍等一下指導才會開始(註:這指的是監督如果是
一個一個選手慢慢指導),這反而導致其他選手們的練習與思考成效都停滯,如果是
靠自己來決定練習,也能獲得同樣的集中注意力效果,而會在練習上出現很不可思議
的熟練成效。
舉例來說,在東北目前陣容中擔任開路先鋒,可說是球隊不可或缺存在的內野手金子
,他是以守備在行的選手,但在去年秋季縣大會冠軍戰面對去年夏甲冠軍仙台育英卻
被排除在先發選手之外,他坦言是因為比自己小一學年,同樣也是二壘手的學弟守備
表現比他好的緣故,所以從那之後每天早上都會自己對著牆壁丟球進行守備練習。而
其實佐藤監督從沒跟金子提過他的守備是需要加強的課題,換言之就等於要他自己把
位置搶回來。
但佐藤監督也並不是像對金子這樣不用講的只用沒把他排上先發來應對,必要時他還
是會有講一些提醒,但這並不是告誡或命令,只能算是建議程度,他藉此觀察選手的
反應來做應對。
好比在去年秋季縣大會冠軍戰開打前,當家王牌右投哈布斯大起在作備戰準備,佐藤
監督用詢問的方式向他確認「今天就用八分力來投覺得怎樣?」在確定自家王牌的想
法後,他就在比賽前對全隊表示「今天王牌會用八分力來投」,而讓全隊知道投手的
狀態也就給以正面的回應而激起士氣,也讓哈布斯有想要投出一場好表現的決心。
而這場比賽哈布斯面對還有去年夏甲奪冠主力的仙台育英打線主投六局無失分,對此
他坦言育英打線真的很厲害,以往他總是覺得要以全力來投才能應戰,但因為那次比
賽讓他發現用八分力來投真的有所不同。其實這也是佐藤監督在觀察自家主投先前的
表現後,發現在危機或大場面時他就有那種卯起來用力投的習慣,所以才會給他這建
議讓他記得要用八分力來應戰。甚至也讓他在成為日本職棒部分球隊球探關注的人選
後,產生那種「不用太用力卻能投出具有威力的球當作自己身為投手目標」的想法。
採訪者認為希望選手們能往前進而從旁給予動力的佐藤監督,其實是以他過去曾是職
棒選手的經驗給予如同看不見的魔法般來提升球員們的練習成效,但他根本的目的還
是希望能讓選手們打球是開開心心的。因為像前面提到在退出先發名單外的金子,後
來把對著牆壁投球練習守備變成自己的習慣,反而也不由自主的就這樣喜歡到場地練
習。
像金子也承認,每年年底到隔年年初學校放假回到自己故鄉,雖然會跟國中時期的隊
友見面聊天,但大家都表達過年後很不想開始重新恢復練習,可是他自己卻沒有這種
感覺,反而是很希望趕快恢復練習趕快到場地上練球的想法,這是以前所沒有,而是
佐藤監督上任後才開始產生的。對採訪東北高中的專欄作家而言,金子這番話是他在
20幾年的採訪經驗中從未聽過的,也讓身為採訪者的他覺得新形態的高中選手說不
定就從東北高中誕生。
而對這次春甲,佐藤監督並未揭示目標,純粹認為就把目前能做到的表現出來,作為
目標的這個答案中途自然會浮現。而佐藤隊長則補充表示,其實就是打出自己的球風
,而讓別隊產生一種「絕對不想輸給這樣的球隊」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能藉由
他們這種風格而成為往後日本高中球界的主流,這樣的棒球才能讓高中選手有所成長
,也希望這樣的高中生們所組成的球隊,其實力堅強程度能被各界所看見。
佐藤洋監督從指導少棒青少棒二十幾年來所累積的經驗而傳遞傳遞給目前這些高中選
手,一種「追求快樂打球」的想法而帶給自己母校東北高中新風貌,他認為這次東北
打進甲子園能拿到冠軍也說不定,但也可能無法奪冠也說不定,這都還在未定之天,
但他最希望的是自己能成為那種「最不會生氣的監督」,也覺得這支球隊會是所有代
表校中最自動自發的一隊。
也因此,就請球迷們等著看看接下來東北在重返睽違多年的大賽舞台後與佐藤監督帶
隊期間將帶給各界與以往有怎樣不同的表現與風格。
後記與回響:
其實這兩次日本媒體對佐藤監督專訪中,佐藤監督所提最讓經理本身心有所感的,主
要是他提到自己兒時並未進入體制內球隊,而是在公園與運動場地與同伴以玩耍方式
來進行棒球活動,規則等等的都自己來訂所以玩得很開心,而因此感慨目前日本的學
生球員(國小~高中)很多可能都沒有感受到打棒球的樂趣。
由於經理本身除了高中階段有在社團性質的棒球社以外,國小與國中階段其實都是偏
向與佐藤洋監督所提,那種以玩耍為出發點甚至可說是街頭巷尾隊模式的方式來與棒
球能有連結,也出現過自己訂規則的做法(例如從三出局變成四出局才換邊),自然
所想到的棒球相關回憶等等是正面為主。尤其經理是家族中年紀較小的小孩,儘管是
同輩但年長經理很多歲的表哥們要不對運動沒興趣,要不就是偏好籃球而不喜歡棒球
,加上國中階段就讀私校,儘管有廣大的校地但校方對棒球卻是抱持排斥態度,要不
是因為國小國中階段結識一些也喜歡棒球的同學而在假日時一同打球,或許經理內心
對棒球喜好的那顆種子早已隨1996~2009年多次的職棒假球案而枯萎。
至於佐藤監督到美國所見,指導者對來參與的小朋友卻在一旁打盹也不在意,反而對
自己調度方面無法讓所有人都上場覺得是種罪過,這基本上算是一種美式思維,也就
是說自己要為自己(打盹沒學到東西)負起責任(指的是一旦沒學到沒學好,在場上
表現不佳),但指導者都還是會給予學員們上場的機會。當然這樣的作法好或不好見
仁見智,畢竟美式的思維方面始終是將每個人視為單一個體,同時重視個體遠多於群
體,但相對之下美式思維在對待人類以外的生物(尤其動物)則是以物種為單位重視
群體勝過個體,這部分跟東方社會的華人世界或日韓,往往視人類為群體但對動物則
是單一個體的認定剛好呈現對比。
如果光就學習層面而言,單一個體確實要為自己的表現好壞與選擇優劣負起責任,但
由於人往往並非獨活而要藉由群體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因此如果就團隊運動項目而
非單一個體的學習來說,佐藤監督所見的是因為日本的基層棒球存在過度重視群體而
限縮個體的學習與探索,進而導致個體的不快樂甚至因此對棒球排斥的風氣,對棒球
的發展有長遠的負面影響,也因此才興起希望找回選手們當初接觸棒球時那種快樂的
感受。
但若回到競技運動的本質總有輸與贏,如果只看到美國營隊模式的棒球教室總是快樂
為出發點,以讓選手能有參與比賽做主要考量,卻沒看到稍後在美國棒球現存問題篇
幅會提到的另一種現況,再對照近年來美國在U12、U15、U18甚至U23乃
至於經典賽的組隊模式,顯然就想在這些層級的比賽都能橫掃甚至是萬年冠軍,來證
明自己是棒球宗主國的地位,那麼美國棒球在這方面所顯現的勝利至上行徑,跟佐藤
監督所見的那種快樂棒球是否還是同一個國度?這答案恐怕只有佐藤監督自己曉得。
延伸感想:對台韓日美四地棒球現存問題直接點名
而接下來,經理要針對台灣、韓國、日本、美國四地自己所見,現階段在棒球發展上
可能存在的問題做點針砭,當然經理相信以下所提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同,但也很有
自信所點到的一些內容,沒有人能夠完全推翻或完全否認。只要一旦無法完全推翻與
完全否認,那麼也就存在須檢討與改變的必要性。
台灣棒球現存問題:少棒至青棒階段過於科班模式與球迷功利風氣需做通盤檢討
最初要看的自然是經理與多數部員所在的台灣,因為每次只要重要國際賽事,像是奧
運或是自2006年開辦的經典賽,只要遇到代表隊表現不如球迷期望的年份(例如
2008年奧運與2009年經典賽,以及前幾天剛結束的經典賽中華隊賽事),結
束賽程後就會有一股檢討的聲浪,而這股聲浪往往先從球迷開始,隨後會傳到媒體甚
至因此變成幾天的媒體版面或談話節目的題材,似乎讓棒球迷一下子好像就變成媒體
寵兒一樣。
事實上,這牽涉到的是台灣棒球在球員培育與球迷觀點兩方都有需檢討的一些情況。
首先在球員方面,從國小起就以科班甚至是職棒類型的訓練,經過容易有叛逆期與血
氣方剛階段的青少棒與青棒階段後,往往到大學階段就容易有疲乏或無法再突破的情
況,甚至因此對棒球有厭惡感也不是不可能。
而由於這種科班訓練模式,往往把原本該與同學年一般學生相同的學習時間,挪去做
為球技提升的練習甚至是比賽用,也因此選手們年紀越大,在棒球以外其他該學會該
了解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與同年齡個體相比就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到最後變成只
會棒球其他都不會,一旦無法延續棒球生命,也很難從事棒球或體育以外其他領域事
業。
這種情形不只在棒球,就連經理在學生時期參與過正規羽球訓練的表侄也都曾對經理
有過相同感慨。這部分到目前為止看起來還是無解,畢竟在從事特定運動項目的人數
或能成為選手等級身手的個體有限之際,當體育或國際賽事是為了政治而服務,甚至
努力後的好表現只為了作為某些政治人物用來沾光用,那麼這樣的體育發展要不功利
發展也很難。
其次在台灣的球迷圈裡也存在一種功利觀點,尤其最近五年內在某些政治人物與政治
網軍的不良示範下,出現一種「贏球就吹捧到宛如誇宇宙無敵超級霹靂,輸球就到處
找不同意見對象出征到寸草不生」的行徑。以往在2000年代,最多也就只有從球
迷觀點去檢討有哪些選手表現不好或組隊狀況該改進之處而在網路討論區引起熱潮,
通常這會被看成是「找戰犯」,頂多笑一笑或諷刺一下,這種找戰犯行徑也就會因此
止熄。但在最近五年內,上述這種贏就吹捧輸就出征異己的行為很明顯的變本加厲。
舉例來說,在這次的比賽中台灣球迷們會注意的是協助美國職棒針對這次台灣分組賽
程的協辦公司在賽程安排上對身為地主的中華隊並不友善,卻未能去真正檢討這次代
表隊組成上,投手的表現是否是影響球隊無法晉級,甚至失分率在分組墊底的最主要
關鍵。而這是在自2000年代後期台灣青棒主要賽事以木棒為主(另有非重點之鋁
棒組),被特定立場(偏好美國職棒而對亞洲尤其日本棒球有成見)的群體在網路上
所長期吹捧後未能去正視的情形。畢竟看似靠木棒而讓高中投手整體球速提升(但事
實上是跟訓練方式提升以及選手獲得的營養資源更加效率化關聯更大),但連帶的在
變化球與控球力這部分並沒有同步提升,更沒有比起木鋁棒可同時在比賽中使用的日
本來得明顯,已有台灣球迷覺得應該是要藉由鋁棒使用,讓學生棒球的投手設法鍛鍊
自己的控球能力,而不是只想靠球速去壓制打者,就算球速因為科學化訓練提升,卻
沒有同時長進的控球,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想要在控球上有所突破就只能回到以往球
迷們詬病的降速求控球。
看到有上面這樣的球迷論點出現經理是感到有些欣慰,但更感慨的是能有這種見解的
球迷目前在台灣還只能算是極少數。因為如果拋開木鋁棒使用與否,靠自己從實戰中
去鍛鍊控球本來即為學生層級或業餘球隊投手能否進化成職棒層級的一大關鍵,但這
需要靠高強度或高壓力的比賽去應對。日本投手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控球,高中階段高
強度高壓力的比賽其實是一大關鍵,畢竟單淘汰賽制的比賽等於是驅使選手們不能閃
躲得與對手正面對決,以及設法藉此鍛鍊出該有的控球水準(但連帶的也會出現前面
在日本棒球提到的勝利至上主義的問題)。而這也是目前台灣棒球界所欠缺,甚至變
成只能得靠將有潛力投手藉由與美國職棒球隊簽約送至小聯盟層級賽事訓練才有機會
提升的結果。如果能在台灣就有高張力的比賽,是不是就可以因此讓台灣的投手在國
際賽表現比這次經典賽來得理想?是不是就有機會跟日本目前將山大有才人出的投手
產出情形相提並論?這可能還需要往後十幾二十年才能做驗證。
而在台灣棒球迷圈於網路討論區長期以來所存在的美日職觀點之爭,往往會延伸出以
往經理在部分介紹文中與上一段所提過的木鋁棒迷思(最經典的還是某些台灣的美國
職棒愛好者始終認為日本青棒都是打鋁棒,完完全全不曉得近50年前的規定早已表
明是開放可用鋁棒,而非因此禁止使用木棒,換言之在日本青棒賽事上木鋁棒是都能
用在同一場比賽中),尤其在這次經典賽只差一點就能闖進八強甚至直指四強,最終
卻如天堂掉到地獄一般,在三年後的經典賽只能從2025年下半年的資格賽開始打
起,那麼檢討投手的表現是否造成球隊晉級的機會降低,其實會比起賽程怎麼排以及
這樣排對比賽勝敗結果的影響來得更有意義。
此外,有些自2010年代中期才開始看中華職棒的部分年輕世代棒球迷,對於只有
看國際賽或因為對近期中華職棒走向與韓國職棒相同啦啦隊模式而不樂見這種並非靠
人聲或一般樂器,純粹是靠音響喇叭哪邊比較大聲的加油法有意見表達的球迷觀眾,
這些年輕世代球迷就先入為主的對對方貼上「這些人都是一日球迷或國際賽限定球迷
」的標籤與帽子。這種方式如果用在討論較具爭議的性騷擾或酒駕等公眾議題上,往
往會被質疑是「檢討被害人」而要受到批評與指責,但這些球迷在棒球討論上使用這
種對被害人檢討的手法卻格外駕輕就熟。而且更很諷刺的地方,在於這種在棒球上檢
討異己球迷的個體,往往回到性騷擾或酒駕議題上卻又是最討厭外界檢討被害人行為
的做法而常有不平之鳴,只能說是完完全全可議的雙重標準。
當然,像經理這樣的直言不諱在那些以美國職棒圍觀點的球迷眼中,大概又會被當成
大逆不道或異類言論,事實上在這次經典賽台灣分組賽事的舉辦期間,對中華隊那種
「贏球就吹捧到宛如誇宇宙無敵超級霹靂,輸球就到處找不同意見(並不認同落敗僅
只因為排得對中華隊不盡理想的賽程)對象出征到寸草不生」的行徑,完完全全驗證
在某些台灣球迷眼中只有贏球才是國球。同時也證明在台灣有些人動不動就高喊言論
自由的同時,事實上這種自由套到棒球討論上只限縮到與自己相同意見者才保有,不
同意見者就刻意貼標籤進行黨同伐異的手法日趨嚴重。要不然去年蓬萊高校野球部也
不會被一位過去曾當過網路棒球討論區某美國職棒球隊討論版版主的資深網路使用者
當成是仇美疑美。而在台灣有些個體所具有這種一對美國有所質疑(好比質疑美國的
棒球發展思維,或等等會提到的一種兩面手法發展模式)就被當成仇美疑美的認知,
有可能因為詭譎的國際局勢變化下逐步蔓延到棒球以外的其他領域,這有顯然是球迷
們必須格外留意的。因為如果連美國棒球的做法都不能質疑或不能有反對的聲音,一
有質疑就有美國職棒愛好者出來貼上「這是仇美疑美」的標籤,那更遑論是其他更嚴
肅的層面?這並不是討論或意見交換所該有的基調與行事原則。
韓國棒球現存問題:力求與美國車同軌書同文後產生之病態發展已明顯出現瓶頸
目前仍如火如荼進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在前面分組賽階段為止讓各界比較意外的,
顯然是原本把重返八強當使命,就算與日本分在同組也誓言要以棒球來弭平歷史情結
的韓國,不但寫下連續三屆大賽都止於分組賽的結果,甚至在對日本的比賽中差點要
被提早結束。這也讓向來把日本當棒球運動頭號假想敵的韓國球迷與球界人士多有意
見,其中也有過往經典賽國手經驗並曾到日本職棒打過球的前強打金泰均針對是否該
改回打鋁棒,或是有韓國職棒隊一軍總教練經驗並帶領韓國隊打進2006年經典賽
四強的前監督金寅植對這次經典賽韓國代表隊投手控球不佳的情形有所批評。
但事實上韓國棒球的問題完全不在青棒賽事是否該改回鋁棒這點,而在於韓國棒球的
發展在近年來(以進入21世紀後為基準)朝美國模式靠攏,以車同軌書同文模式來
形容都不誇張的狀況下,產生一種非常病態的發展做法。也就是說,韓國棒球在高中
階段有效法美國高中以聯賽模式來進行的方式,加上全面使用木棒,以韓國本身就人
種特質上有著優於台灣與日本選手的爆發力之際,要產生類似姜白虎或李政厚之類打
者並不難(簡言之韓國棒球的優勢在於人種爆發力能讓他們產出比台灣與日本更好的
打者,但好投手顯然無法穩定產出;而日本本身則藉由高中層級比賽高張力的情況下
逐步產生控球優異或球棒控制能力出色的打者,但爆發力的部分顯然無法完全與韓國
相提並論;至於台灣本身則是投手控球能力優於韓國而不如日本,打者爆發力雖不如
韓國卻比日本優秀,可是卻缺乏足以在日本職棒一軍等級賽事穩定表現的球棒控制力
,以及守備上部分細節的處理不如日本來得環環相扣,導致容易在重要賽事上變成雖
敗猶榮的結果,而經過中華職棒洗禮後要旅日的台灣投手與打者,也往往無法留下類
似陽岱鋼或吳念庭這種高中階段就去日本打球後進日本職棒的選手所留下的表現)。
但難就難在這樣的模式是否能養出大量的好投手(基準是以能有類似這次經典賽日本
隊包括達比修有、大谷翔平、佐佐木朗希、戶鄉翔征、山本由伸、翁田大勢、山崎颯
一郎、宮城大彌,或沒入選經典賽的森下暢仁、柳裕也、上澤直之等級),以及對一
些成長曲線較屬於晚成類型的選手是否友善而有等待他們開花成果的空間?
由於韓國本身雖然有大學棒球,但因為韓國職棒目前已有十隊的規模,在需才孔急的
狀況下,選秀往往就直接先從高中應屆畢業選手做挑選,只要能在最高學年的高三就
獲得職棒指名,不管能在職棒待多久,總比起高中階段選秀落選,而只得退而求其次
到大學尋求往後再次獲得指名的選手發展好,甚至有那種認為至少經過職棒洗禮後,
就算中途得去服兩年多的兵役,也比起進大學後進職棒反而距離兵役更近的情形來得
理想的觀點在。因此對自己打球的小孩有期許的韓國家長,也就只能寄希望於自己家
的寶貝兒子高中階段能有突飛猛進的表現。所以部分韓國的高中棒球隊在每年嚴冬,
朝鮮半島因大陸型氣候溫度極低無法進行訓練的狀況下,還會整隊帶到台灣進行移地
訓練,目的是希望隔年在聯賽中能有好成績。這宛如職棒才會做的海外訓練模式,在
台灣或日本的青棒隊中是幾乎不會出現也很難想像的。同時,這種做法往往也增加高
中階段仍在打球的韓國選手其家庭在經濟上不小的負擔。
因為韓國的高中棒球隊數遠不及日本,加上上述這種高中階段就得到海外移地訓練的
情形,可以看出韓國棒球在發展上到青棒層級時會出現一種畢其功於一役的病態做法
,只要高中畢業時能獲得職棒指名就像是飛黃騰達,反之未能獲得指名只得到大學延
續生涯就像是落魄撿角,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狀況。畢竟近年來韓國職棒隊在選秀
上對大學選手的指名與評價向來偏低,指名人數也與高中選手有明顯落差,等於高中
畢業進職棒還有機會成為球隊主力坐享高薪,大學畢業進職棒也就只有替補等級。而
一旦在大學畢業時未能獲選,著眼於韓國目前並無如日本的社會人棒球層級,只能到
獨立聯盟尋求機會之際,要以棒球選手當工作就顯得前途無亮。
因此整體而言,韓國的棒球到青棒為止,只學到美國以聯賽為出發點增加青棒選手比
賽場次,以及被部分台灣吹捧美國棒球的寫手與意見領袖當成是正道的木棒使用情形
,甚至是有些球探所希望的菁英制模式,自然在職棒球隊數量增加但業餘球界並未跟
著同步擴增的狀況下讓投手在經典賽層級的國際賽表現顯得青黃不接,這次經典賽的
敗戰並不是警鐘,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必然結果,金泰鈞的發言並沒有搔到癢處,而
金寅植的見解則是只講到部分原因卻未能從根本的關鍵去探討,這樣的報導傳到台灣
也就會變成某些在2006~2009年兩屆經典賽期間,會刻意拿韓國棒球吹捧但
事實上背後目的還是為了讚揚美國職棒的部分台灣美職愛好者拿來反質疑的材料(而
這些愛好者通常會對如金寅植這樣的資深棒球人是老害,或對他認為日本投手控球比
韓國選手好而要效法的觀點叫做缺乏進步價值的殺豬公心態,這也就是前面經理在關
於台灣棒球現存問題的球迷部分所提的出征現象)。
日本棒球現存問題:需對勝利至上主義做出具體變革讓選手找回打球樂趣
開門見山的提問,日本棒球是不是真的完美無瑕?顯然在某些以美國職棒為立場的台
灣球迷而言是完全無法認同,就連經理這樣有長期觀察與留意日本棒球的人也不會用
誇海口的方式去吹捧,畢竟佐藤洋監督所提到的情形也確實是存在於日本棒球(少棒
至青棒階段並未真能快樂打球),甚至那種勝利至上主義也確實是影響一些選手對棒
球的觀感,或是對於練習是否抱持一種排斥感。如果不去正視而刻意掩蓋,甚至像前
面提過,有台灣專門吹捧美國職棒的特定記者對美國棒球始終採取隱惡揚善,只要負
責日本棒球或日本旅美選手的新聞編譯就以對日本棒球帶有成見且不友善的新聞處理
模式來寫稿以便讓更多讀者潛移默化自己身為編譯的美職萬歲立場,這種雙重標準並
不是蓬萊高校野球部的風格。
在日本,由於把棒球視為國球,以及各級棒球層級長年來的蓬勃發展,自然累計相當
多的棒球運動愛好者或從事者,無論男女老幼,你都可以找到對棒球有興趣甚至可以
談上一段的個體。其中甲子園高中棒球可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畢竟這項賽事(包
含前身)比日本職棒更悠久,加上比賽本身並無科班或社團之分的統一參賽,因此對
高中階段有參與過賽事的人,往後都能有共通的話題與回憶。甚至就連愛好足球,知
名動漫作品名偵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剛昌,都曾在連載內容中巧妙導入春季甲子園與夏
季甲子園為劇情題材,就曉得這部分對日本人的影響有多大。
但也正因為把棒球看成國球,並期許在甲子園大賽或國際賽有好表現,棒球選手在日
本的社會地位之高,但也是因為這樣而造成這種勝利至上主義無法根除甚至與日俱增
的主因。畢竟春夏甲子園大賽與夏季地方大會都是單敗淘汰制(暫不深究春季或秋季
大會有部分地區會有會外賽與敗部復活制),這種贏球就繼續往前走,輸球就沒有明
天的模式,常常為人所詬病(但很奇怪的是一但這種win or go home
的情形若是出現在美國職棒季末戰況膠著,得靠加賽決定季後賽資格甚至是前幾年賽
制尚未改變,以一戰定勝負的外卡戰時,就又會被某些台灣美國職棒愛好者吹捧成是
驚天地泣鬼神的熱血史詩,這時候就不會詬病這種作法不合宜)。
姑且不論這種單敗淘汰錦標賽制的做法,是為了避免參賽校數太多若採敗部或聯賽模
式反而賽程會巨大膨脹的狀況,導致賽程日無法在暑期就完成而可能影響到上課日的
背後用意,純粹就單敗淘汰制來看,由於輸球就結束一切的做法,是逼使球隊與指導
者必須以獲勝作為最高指導原則。也因此有些在高中階段控球不佳的投手,因為這種
賽制而無法在比賽中獲得重用,而得尋求進入大學或社會人進化的機會,要不是因為
日本還有一定數量的大學聯盟與社會人球隊,甚至是球隊數也不少的獨立聯盟存在,
這些投手如果是生在韓國或台灣,可能就因此被埋沒甚至毫無出頭之日(這其實也是
有些對日本棒球有成見,立場為美國職棒愛好的網路意見領袖,過往曾以「碾壓低產
出」來醜化與扭曲解讀日本棒球發展的一種主要立論依據)。
其實嚴格而言,在東北高監督佐藤洋這分成上下兩段的專訪中,可以發現他的價值觀
與信念,若是遇到去年夏季甲子園亞軍的下關國際的坂原秀尚監督,或許會激盪出非
常明顯的火花甚至是兩位監督的隔空論辯。因為坂原監督既不認同有些升學高中(例
如有多次甲子園參賽經驗的福岡公立校東筑)那種所謂的思考棒球但實際上被他認為
是放牛吃草的做法;他也不認為以往曾在夏季甲子園與下關國際交手過的香川公立校
三本松高中那種讓選手們夏天能吃冰消暑的方式可行,而是覺得因為招收進來的選手
由於資質比起強青棒強權差,所以必須靠苦練實練來彌補,該喝的是具營養的飲品而
非只為消暑。這部分的想法顯然會與東北高佐藤監督要讓選手覺得打棒球是很開心的
事,同時會期待練球的這種想法背道而馳。
而對照坂原與佐藤兩位指導者的不同見解,其實是顯現日本高中球界因不同指導者有
不同價值觀與信念的情形(也好比有像是大阪桐蔭西谷監督擅長指導打者;專大松戶
持丸監督擅長指導投手;健大高崎青柳監督重視盜壘機動力),這些指導者所帶出的
選手受到這些形形色色不同特徵與不同價值觀的名將所影響,往後自然能將這種不同
風格卻都能各據一方的棒球觀延續,而這樣的多元模式正應該是無論東西方棒球界都
該有的風格,目前只在日本青棒界有這樣的情形其實是有些可惜之處。
另外,前幾年退休而在日本與美國兩國職棒都有顯赫紀錄的知名球星鈴木一朗,提到
日本棒球仍有其優點在。基本上就經理的觀點來看,日本棒球的優勢在技術面上除了
對配球的解讀與球棒控制能力,加上一軍固定登板投手的控球能力始終優於台灣與韓
國兩地,還有能對守備型選手或被球迷戲稱為腿哥的速度型選手妥善使用與養成的本
領,加上在高中以上其他包括大學、社會人與獨立聯盟層級都有許多球隊,同時棒球
文化已經深植民眾心中,只要遇到春夏甲子園大賽就會成為民眾話題甚至是地方性媒
體都會有所報導,以及有向來優於美國方面的棒球遊戲發展與棒球動漫作品可繼續延
續愛好者的興趣與熱度,這些都是超過百年的發展後所展現的成果。
但是在本項與這兩篇由佐藤洋監督所提到像是勝利至上主義在內的一些問題仍是確實
存在的(像是在嘉義所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的諸羅山少棒賽,幾年前就曾出現有日本代
表隊教練要求小選手以非法衝撞方式去設法上壘,甚至因此引起台灣教練的反感與抗
議,但日方教練卻不以為意,這其實也是一種勝利至上主義下會出現的反應),是否
該藉由賽制改變來讓這種風氣有所扭轉?以及有些為了績效與飯碗因此容易動怒甚至
對選手暴力相向的指導者,加上部分學校主事者可能還是有迷信大牌或是以打不打得
進甲子園當成指導者能力優劣的判斷依據。在日本少子化問題可能明顯影響日本棒球
未來發展之際,必須嚴格去思考甚至有所應對變化之處。
日本是一個對自己各項發展有其自信心的民族,他們的優點是能把外來文化轉化成與
自己傳統民族性融合的新模式,從美國傳來的棒球顯然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能
在勝利至上主義上做出修正與調整,從「絕對必要」改變成「有其需要才展現」的這
個層次,不只可能因此讓日本對棒球的發展與理解進入一個新境界,甚至有可能回過
頭來影響包括韓國、台灣甚至是美國對棒球的看法,畢竟先前也有原本從出生就待在
美國,只因為想打甲子園而來到日本,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日本人的混血高中選手案
例,也代表日本的棒球風氣(尤其甲子園)有些美國學生選手是有其好奇甚至嚮往的
,這種案例一多,其實對日本與美國兩大棒球強權的棒球文化發展也才會有正面幫助
,畢竟亞洲與美國兩地的棒球發展與各自不同的棒球文化,還是有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的必要。
美國棒球現存問題:由上而下因數據棒球發展所產生負面影響之特定行徑與思維
不管你是喜歡美國棒球,又或是偏好日本棒球,甚至喜歡韓國職棒與中華職棒類似的
加油風格,都不會否認美國是棒球運動宗主國的這個事實。但是,在具有宗主國的這
個事實以外,目前的美國棒球所面對的,顯然是年輕世代並不一定對這項超過百年甚
至要邁向兩百年的運動感興趣的窘境。
而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在台灣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娛樂的項目變多(如果與電腦手機
尚未發明的1970年代之前相比,這半世紀以來各種娛樂項目的發展是格外多元)
;有些人認為是因為棒球比賽相較於足球籃球時間較長而無法吸引沒耐心長時間觀戰
的觀眾;也有些人會認為包括電競賽事甚至YOUTUBE與INSTAGRAM等
等的直播或短影音比起棒球有趣。但就經理的觀點是覺得關鍵其實在於以數據分析為
由以科學為由,想對棒球做出改變的特定群體,產生對美國棒球本身(指的是職棒層
級)乃至於對世界棒球整體的發展未必全然是正面風氣的一些行徑。
儘管數據棒球或對棒球以數據化的風潮,早在被認為是美國數據棒球重要推手甚至是
被看成是數據棒球祖師爺的Bill James自1970年代起大力推動下已有
一定的時間點,但事實上在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初期因為奧克蘭運動家隊的
「Moneyball」一度寫下的旋風與特定財經記者的刻意炒作下而成為一股顯
學。儘管運動家隊的後續表現並無法讓這股旋風持續,甚至後來一度還被當初在錢球
風潮下被妖魔化的盜壘與小球戰術為專長,與運動家同為小市場小資本球隊的堪薩斯
皇家隊2015年奪冠的表現給重重打臉。但由於2010年代後期有休士頓太空人
隊在被披露有偷暗號行為之前所塑造的新型態數據棒球成功模式,又再次興起一股吹
捧這種模式的風氣。
事實上這種數據化棒球的風氣,往往是因為在美國有一些以數學或商學出身的人士,
為了在看似有機會掏金的職棒界謀職,但又因為自己並無任何成為運動員的天賦與資
質,因此就以投身到球團營運體系作目標,畢竟只要在球團內謀得一官半職,甚至能
掌握球隊營運調度資源的關鍵部門,如此一來自然就能主導球隊整體運作。也因此這
種數據棒球的風氣,在21世紀兩度成為美國職棒的顯學(一次是在2000年代初
期由運動家隊所引起;另一次則是2010年代中後期休士頓太空人所帶起),甚至
也因此影響某些在台灣偏好美國棒球的球迷對棒球可能抱持的觀感,但這是種由上(
球團與聯盟部分高層)而下(影響球迷與媒體)所產生的一種影響,而且就經理來看
這種影響是負面遠多於正面。
最主要是在這樣的發展下所必然出現的結果即是棒球比賽整體過程變得無趣化,諸如
打者要不就揮空三振要不就全壘打,投手以追求球速為第一目標,卻未能再充分開發
出新型態變化球或如同1990~2000年代控球大師Greg Maddux等
級的控球水準,而一些原本就存在棒球比賽中,對缺少長打能力的選手能在大聯盟層
級擁有一席之地的盜壘、短打、反向攻擊等技術都因為數據棒球觀點者的解讀被當成
妖魔化或過時的能力,這些基本上是因為數據棒球的興起所導致。
因為這些偏好數學或專精商學而藉由掌控美國職棒隊運作獲取自身成就感與地位的特
定人士,完完全全忘了(甚至更精準的來說是這些人從來就不在乎)棒球本身是要以
人為根本的出發點,因為沒有人喜歡棒球,沒有喜歡棒球的人或從業者去打出一場又
一場的比賽,那也不可能有所謂數據的統計與後續延伸的定義該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甚至有特定族群為爭取在此領域的發言權或主導麥克風的行為,因此發展出進各種階
數據,或只能用哪種方式來進行比賽來合理化自己解釋或分析的用意與目的也不復存
在。
沒有重新回到以不同個體/球隊有各自之所以能成功的價值觀交流(必要時可能變成
一種碰撞甚至衝突)並讓這些價值觀往後仍能共同存在於同一時空同一領域,卻逐漸
走向單一化或侷限化的情形(也就是不用數據分析就當成是落後或沒有進步價值,不
靠守備布陣或全有全無的揮棒模式就不會打球,甚至回過頭來思考當初在數據流派人
士為了在職棒界謀職掌權過程中所刻意妖魔化的短打、盜壘等在日本被視為「小技」
的棒球技術是否有其可取處),那也無怪乎進入21世紀的美國棒球會陷入一種興趣
人口逐漸下滑的瓶頸。而美國職棒官方以為藉由限制守備布陣,或是針對一人左投做
出限制,乃至於如溫水煮青蛙模式先在小聯盟嘗試而現在要推展到大聯盟層級也實施
的突破僵局制,或是未來可能想嘗試的拉長投手丘與本壘的距離,這些始終是捨本逐
末的應對,因為如果無法從限制數據分析部門對球團運作與教練調度決策上的影響力
,各種看似創意的做法,實際上只會讓更多原本喜歡這運動的球迷與觀眾越離越遠。
而通常只要在台灣點出上述這部分,某些偏好美國職棒的台灣球迷就宛如聖經被燒而
耶穌像被沾上墨汁的毛筆劃上太陽眼鏡的天主教或基督教信仰者,乃至於古蘭經被撕
毀的伊斯蘭教信仰者一樣,以一種氣急敗壞的方式直接拿日本職棒1990年代曾有
被職業足球J聯盟影響人氣下滑的方式來救援,宛如日本職棒始終只停留在1990
年代,未曾隨這30年的時光流逝過程而有所演進一樣。如果球迷們能藉由這樣的方
式看出自己身邊有哪些可能有這種行徑的同好,因此了解他們是美國職棒本位主義的
思考,並設法影響他們使他們了解自己有哪些盲點,如此也才有辦法扭轉或改變這些
群體有問題的見解而真正了解不同棒球領域所產生的不同發展與特色。
接著回到美國棒球所遭遇問題這部分,之所以會有這種興趣人口下滑的現象,無關乎
是否有其他運動賽事分食興趣人口(因為有興趣的人就算忙照樣還是能找出時間關切
),也無關乎是否因為行動裝置普遍所以影音娛樂或手機遊戲比較容易吸引民眾的目
光(因為手遊本身過於循環性的遊戲設定,其實還是比起電腦或遊戲機遊戲來的發展
有所侷限,更遑論影音娛樂產業本身,並不是一年365天從年頭到年尾天天都有好
劇本或非聽不可的音樂作品),純粹是因為沒有回到找尋個體本身因為喜歡棒球而出
現的故事,以及故事過程中人本身如何去克服困難或瓶頸,甚或在做出重大決定過程
的一些心路歷程,而始終只把目光侷限在優勝劣敗,還有誰做出來的進階數據與定義
比較精準,進而證明自己才比較愛棒球。像最近有些台灣的美國職棒愛好者,為了經
典賽中華隊的表現好壞以及國際賽必定出現平常未能關心棒球但只在這重大賽事才會
跳出來關心的民眾,除了對他們貼上一日球迷的標籤,還會以「你上次打球是什麼時
候」去對其他人做棒球政治正確的思想檢查,這是非常愚蠢可笑也可悲的行徑。
而老是把包括進階數據等認定方式掛嘴邊而自認為是進步價值,甚至把美國職棒各種
做法都當成圭臬,認為別國棒球體系都應該要照單全收不容質疑而在台灣網路棒球討
論區聲音特別大的這一群人,實際上是在窄化其他人對棒球領域的視野與見解。這可
以說是目前美國當地在棒球發展,乃至於台灣偏好美國棒球的特定球迷群體在網路討
論區發表自己意見與立場時最大的問題癥結。畢竟數據棒球往往到最後會走向學術研
究格局,但棒球的本質在多數人眼中純粹是種娛樂,有些數據愛好者要把棒球數據化
科學化是自己的選擇,但是,這些個體並沒有任何資格與條件,要求把棒球當成娛樂
的多數個體,都得跟身為少數的他們一樣動不動就把進階數據掛嘴邊,並藉此貶抑比
較一目了然的傳統數據來強調自己的觀點比較先進。如果要把棒球當成學術看待就請
回自己的象牙塔,因為這項運動從來不是在場地不夠寬廣而導致心胸狹窄的象牙塔進
行,而是純粹在可看見星空的夏夜或晴空萬里的春秋季午後來進行最讓人心曠神怡,
但顯然是這些把棒球當學術並要求別人也跟自己一樣看待的人可能這輩子所永遠無法
理解的。
但說穿了,這種把自己的觀點視為進步價值而要求別人接受的現象,其實跟人類社會
近半世紀所出現,從歐美國家所發起呼籲地球需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情況有所類似
,因為西方社會往往在重視生物多樣性,並因此衍伸出各種論點的同時,卻很明顯忘
記也應該維持人類社會在言論與價值觀的多樣性,因為沒有言論與價值觀的多樣性(
無論這些言論是極端是中庸),這世界根本不會有任何一種生物多樣性的論點與做法
可言。因為只要從棒球部分目前在美國所遇到的瓶頸,去類比到人類社會的言論多樣
性與科學界與環保人士所重視的生物多樣性這兩方面,其實就有那種見微知著相互對
應的情況與意義在。
另外,由美國職棒官方在2006年起開辦至今已進入第五屆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在
這五次的賽事進行多次的賽制變化以及選手國籍認定,並且導入以美國職棒目前所做
的各種制度(例如不得有一人左投而得至少投三人次或負責解決該半局對手進攻,對
投手投出球的轉速或打者揮棒速度的認定),或為避免作弊而做的一些防範(例如對
投手的手套與相關配件檢查),以及發生爭議性判決時的認定(促請裁判看重播),
當然在這之中有些做法可能有些球迷能講出一些合理性(像經理本身認為重播輔助判
決這個從美式足球開始使用而後在網球與足球上也有類似機制的作法有其必要),但
某種程度來說也像是在向各國強迫推銷「身為棒球宗主國的美國都這樣做,也因為這
賽事是美國職棒主辦,所以往後各國也應該這樣做」,這是不是一種對棒球普及化的
正面作法?又或者純粹是美國想藉此重新證明自己是棒球宗主國的用意?以目前來看
經理個人會認為是後者多過於前者,如何讓其他各國的一些棒球特性也能融入到往後
仍會舉辦的各屆經典賽賽會中,會是觀察這項賽會是否真能朝推廣棒球的用意前進的
一項重要指標。
而認真來看,若要讓棒球變成普及化,大概得等有朝一日球迷們能看到美國從資格賽
開始打起,或許美國職棒官方才會真真正正的思考怎樣辦理經典賽才叫作推廣棒球,
而不是假推廣棒球之名,實際上卻是獨尊並吹捧美國棒球,同時對別國的棒球人才資
源進行掠奪的行為。尤其在前幾天經典賽美洲組的賽程中,因為波多黎各代表隊的終
結者Edwin Diaz在球隊獲勝確定晉級八強的當下慶賀時弄傷右膝整季報銷
,由於他所屬的紐約大都會隊在美國算是大資金大市場球隊,近年來持有球隊的老闆
屬於財大氣粗類型,一旦這種大市場大資金球隊看成奪冠必需品的珍寶類選手出了事
,很顯然上從老闆下到球迷(尤其是歐美流行的Podcaster),自然會拿這
狀況借題發揮,因此批評經典賽毫無用處不該辦的妖魔鬼怪論點通通跑出來。
當然有些與會選手或教練也不甘示弱的認為這些抱持反經典賽的美國當地民眾過於自
大,完全不在乎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棒球發展,甚至視美國以外其他國家棒球為無物
的行為不應該。但事實上從台灣本地某些抱持獨尊美國職棒論點的球迷與意見領袖在
網路棒球討論區所展現嘴臉與心態,完完全全不輸給美國當地在知名好手受傷下跳出
來反經典賽且只重視美國棒球的特定民眾自大氣燄,那麼,不該讓美國隊哪天真的得
從分組賽開始打起才曉得該怎麼反思嗎?至少經理本身是覺得真的有其必要在,這無
關乎是否仇美反美或疑美,而是美國本身顯然有不少人該從頭開始學一學如何尊重與
欣賞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發展與文化,甚至是把外來事物(好比棒球)融入自身文化
形成新觀點新風格的一種特別能力,要不然美國以往自豪的民族大鎔爐難道只存在於
歷史記載或教科書內?這顯然也不是各界所樂見的。
最後要提的,則是美國本身在棒球推廣與發展上的兩面手法而可能產生的另一些問題
,首先先讓球迷們看以下的一段長達六行的文字論述
「美國人以職業為目標的也是高中開始打木棒,美國人高中打木棒給球探看,鋁棒聯
賽對以職業為目標的美國高中生不重要,以職業為目標的都去打木棒聯賽,美國高中
生重要的不是打什麼州冠軍,是去參加PG那種比賽美國學生棒球分兩種,娛樂跟菁英
,小馬聯盟、威廉波特那種快樂打球的就是打身體健康的娛樂棒球。要以職棒為目標
就是參加專門球隊打高等級賽事,都打木棒的不是人多就好,要靠這賺錢,就是從小
專業訓練」
以上這段是出自於一位出身台灣北部某國立大學中文系,屬於1970年代個體,長
期在台灣體育媒體上專門負責美國職棒英文外電,對美國棒球相關報導始終採取隱惡
揚善手法(就算偶有對爭議性資訊做特稿報導,也是以小罵大捧明貶暗褒的前提進行
),但只要負責處理日本棒球或日本旅美選手消息,就會以自身對日本棒球帶有成見
且不友善的新聞處理模式來寫稿,以便讓更多讀者潛移默化自己美職萬歲並且討厭日
本棒球立場的編譯,前幾天在台灣網路上的棒球討論區所發表的「高見」。
說真的,這已經是完全把台灣某些美國職棒愛好者,內心那種說什麼都要讓台灣棒球
跟美國完全車同軌書同文一樣的目的展露無疑。但事實上這種發言也展現出某些台灣
的美國職棒愛好者長期的一些迷思,如果這些迷思台灣的美國職棒愛好者有,那麼在
美國當地的一些媒體人或球迷也同樣具有,也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因為在前面標示出來的那段敘述中,雖然一開始講出美國當地的球員以職業為目標是
高中開始打木棒,但結尾時卻又提到美國當地要靠棒球賺錢的是從小開始就開始專業
訓練。一方面說高中才開始用木棒,另一方面又說從小訓練,完全不界定所謂的「從
小」是指國小開始還是高中才開始,這顯然是想掩蓋美國當地有那種專門開給打算把
小孩栽培成職棒選手的家長的私人家教與補習班事實。
但若回到這種在台灣網路棒球討論區講話特別大聲,甚至會拿媒體公器做特稿來做為
自己推廣美國職棒愛好私人目的的這種媒體人,以及會跟著這些特定立場特定觀點人
士論述在網路討論區黨同伐異喊打喊殺的某些美國職棒在台愛好者,他們始終對台灣
學生棒球發展或是日本業餘棒球中最具能見度的高中棒球,抱持一種台灣需要有更多
球隊(指的是科班)才能在國際賽贏過日本(指少棒到青棒層級),同時社團類球隊
不該與科班有交流(指的是類似黑豹旗這種賽制模式類似日本夏季地方大會的賽事)
,如此才能讓科班球隊專心提升球技(目的還是要在國際賽擊敗日本青棒),但看待
日本棒球(指的是青棒層級)則抱持不應該有那麼多球隊,不該有與美國棒球不同做
法(尤其是科班與社團球隊混在一起比賽),甚至對日本青棒層級的各種情況,無論
好的壞的消息被披露都一律以負面看待的想法與認定標準,這心態上其實有其可議之
處。畢竟總不能因為這些群體對美國職棒的愛好,就得要其他人也跟著這些人的愛好
來走,變得對其他國家棒球(尤其日本)總是抱持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與立場(
最典型的案例就好比只要在網路討論區遇到討論日本棒球尤其職棒層級就有人說很好
睡,事實上經理會強烈建議有這種看日本棒球就想睡症狀的人最好趕緊去大醫院的睡
眠中心檢查,因為看日本棒球想睡代表在開車騎機車時也很可能會想睡,這對公共安
全將有非常非常大的危害)。
另外,美國體育方面也就只有NCAA大學籃球每年三月那64強賽(俗稱三月瘋)
在賽制與熱度跟甲子園大賽類似的賽事,大學棒球賽事熱度並無法相提並論,而在高
中階段的棒球也沒有什麼州冠軍類型的賽事可言。也因此想激起球員們的榮譽心,往
往就只能靠進入美國職棒體系後在球季賽拿到分區冠軍甚至是在當年總冠軍戰封王才
能產生。也正因為沒有州冠軍甚至高中層級全國聯賽冠軍的制度,因此早年美國對於
棒球國際賽的參與上,也就不是特別在意是否該派出職業層級的選手與會,美國球員
本身也並不是特別重視(這種風氣其實到2006年經典賽第一次開辦時仍存在),
是到2000年雪梨奧運開始有派小聯盟優秀選手參與之後才逐步開始重視。尤其近
年來國際棒壘總會開始仿效國際足球總會的世界排名積分制,對指標數字所進行的國
際排名特別在意的美國,因為這種排名正好打到主事者在意的點,自然也就更進一步
以各層級都要稱霸當目標而開始有別於以往的組隊,而走向類似原本被美國人所詬病
,亞洲棒球(尤其台日韓)常見的菁英組隊模式,甚至其選才手法與亞洲各國相比,
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對於棒球有些人要當職業有些人則要當娛樂這都無可厚非,但經理想說的是在這種
到底要當職業或當娛樂的分流與確認,應該要到高中快畢業甚至到大學階段才進行會
是比較好的做法(就好比目前台灣的大學層級正在做的大一不分科系之類模式),但
很顯然在某些台灣美國職棒愛好者眼中最理想的美國棒球,一方面是要以快樂打球的
表象(也就是某些人口中所謂小馬聯盟與威廉波特模式)去諷刺亞洲主要棒球發展的
區域參與此類賽事時,往往過於認真以對甚至不該有特定組隊模式來藉以打壓亞洲式
的菁英球隊制,而應該回到社區型態的快樂打球模式(事實上在台灣目前推廣社區棒
球的部分團體中,不難看到有美國棒球愛好者存在的身影),但另一方面卻又抱持如
同台灣目前需要改變,那種從小就以科班甚至職業化訓練的情形,去對喜歡棒球但技
術不高明與喜歡棒球且可能有天賦,或因家長有期望成為職棒選手,因此從小就去補
棒球甚至請職棒退役選手當私人家教的學童這種分流作法大肆頌揚,並對在開始有積
分排名後的國際賽事,變本加厲採用亞洲式菁英組隊思維模式的選材抱持正面態度看
待。經理不曉得是由於自己天資太駑鈍因而難以理解這類個體本身的思考邏輯,又或
者是這些個體不知是從哪裡學到這種同樣一件事同樣一種模式,美國做就好棒棒而其
他國家做就該嚴格檢視甚至大肆撻伐的奇特標準(某種程度而言,美國對於人權的認
定上也有這樣的弊病在,不過這部分並非棒球領域的重點,因此也就點到為止)。但
很顯然在有這種專門吹捧美國職棒的台灣特定媒體人,以及網路討論區有認同這種論
點,講話又特別大聲的球迷意見領袖一條龍式的將這種觀念拓展與吹捧下,自然會有
一些沒有真正像經理這樣認真思考的球迷,就被他們這種本質上就有問題的立論牽著
鼻子走。
如果美國棒球本身(指的是美國當地的整體發展,以及特別愛在網路討論區吹捧的族
群,尤其是在台灣的群體)往後仍舊以兩面手法,一邊刻意吹捧其他國家應該要學美
國快樂打球,另一邊卻又以菁英化組隊打有積分的國際賽,以及專門球隊打專門給球
探看讓球探業績滿滿的特定賽事而自豪,甚至是完全不敢提有些家長從國小階段就讓
小孩去接受美國職棒退役選手或退役教練做為棒球家教的私人指導補習班補棒球的這
個事實,以及為了在U12、U15、U18、U23跟經典賽都能橫掃冠軍萬年稱
霸,以便讓那些只看到快樂打球表面而把風氣帶回自己母國,並要求原本已有發展的
當地棒球改為快樂打球模式,卻因此在未來五年到十年後於國際棒球賽事上完全無法
與美國這種有以特殊選才模式組成的菁英隊相抗衡的用意與目的,那這該是身為棒球
宗主國應有的行為?推廣這樣的棒球是否真能讓這項運動變得跟足球或籃球在國際能
見度一樣的等級?經理個人完全不認為這做法是可行也合宜的,甚至認為這反而會助
長前面所提到,在美國當地有些人認為只有美國棒球叫做棒球,其他國家的棒球都是
無物的狂妄自大風氣。
其實寫到這邊經理還想起曾有美國職棒某西區球團駐台台籍球探,要台灣偏好美國職
棒的球迷把去美國打小聯盟的台灣選手看成去念棒球大學,還強調這樣看比較「健康
」,但若以今年經典賽分組賽階段打出好成績甚至成為分組最有價值選手的台灣好手
張育成在分組賽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提及自己在國外那麼多年很孤單,因為覺得沒
人站在自己這邊,以他去年一度換了四支球隊的情形,會有這種感受真的可以說是其
來有自。因為若以這位體育媒體編譯出身,對日本棒球向來有極度成見的台籍球探要
求球迷把台灣旅美選手打小聯盟看成念棒球大學的做法,擴大到把上到大聯盟當成念
研究所碩士班或博士班,試問,就算碩博士班時期因為研究生各自的研究領域不一定
相同,所以互動與關聯未必比大學階段頻繁,甚至可能因為研究項目接近可能有競爭
關係,那麼有可能一位研究生在一年內換四位指導教授或四次論文主題嗎?用這樣來
看也就可以理解這種把旅美打球當成念棒球大學的形容,事實上是有其可議甚至無法
完全類比的問題存在。所以說穿了,把赴美打小聯盟當成念棒球大學,其實還是一種
美國職棒在台愛好領域圈子內的特定人士,一種刻意吹捧美國職棒的手法。
接著則是在這段經典賽舉辦時期還出現以下這兩種美國職棒愛好者所做出的發言論點
「青棒時期本來就是練蠱,全世界都一樣不管日美,那個煉起來的程度有過之而不及
,日本一堆也是假社團真科班,學生運動都是在煉蠱,頂多就是沒煉多煉少程度而已
,韓日美都馬是操出來的」
「國小可以討論廢除科班,但國中就該有科班制了,日本國中的硬式社區俱樂部完全
不是打開心的社團活動」
基本上這兩段去識別化的言論,都是出自於長期在網路討論區以美國職棒萬歲當立場
並吹捧韓國棒球,加上對日本棒球有成見而發言特別大聲的美職球迷意見領袖所言。
列出這兩段內容,目的也是要讓球迷了解,在台灣某些美國職棒愛好者,在網路討論
區一方面會批評日本棒球並不是開心打球,甲子園大賽完全是練蠱,另一方面又會與
立場同樣是吹捧美國棒球的媒體人裡應外合,吹捧美國的專業訓練就要從小開始,而
刻意不跟球迷點出只要是專業訓練就不可能是開心打球,遇到美國也是要靠這種從小
科班式的專業訓練,而可能因此跟日本或台灣的訓練類似因此可能讓自己的論點站不
住腳(用球迷們在網路討論區的說法,這完全是被打臉打到跟麵龜一樣腫),就馬上
以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方式應拗成不管日美全世界學生運動都一樣在練蠱,以便合理化
美國為了維繫自己身為棒球宗主國地位而不要被日本或亞洲追上,這樣做何錯之有的
立場,這種神也是你鬼也是你,對美國棒球吹捧的好話是你在講,對別國棒球的壞話
也都是你在講,為了幫美國棒球護航所做出的硬拗發言又還是你在講,這其實也正是
台灣某些美國職棒愛好者之所以該受嚴格批評與檢視的主因。
由於在台灣與美國都有因為對美國職棒的偏好而顯得格外自大與自私的球迷群體始終
存在的狀況下,往後仍難以避免會出現因為美國職棒本位主義者,抱持一種美國職棒
怎麼做其他國家棒球發展為什麼不照做,甚至用美國職棒的標準去檢視其他國家棒球
所導致的爭議。但經理是希望藉由佐藤監督對日本棒球檢視檢討的專訪,以他山之石
還有自己長年觀看棒球與觀察網路棒球討論區生態所累積的經驗而發出的這樣一份後
記感想,能讓球迷打開一條新思維道路,而不要只侷限在美國棒球一定好而其他國家
棒球就一定始終落後的這種單向思考。唯有各種層面反覆思考與不斷觀察,甚至始終
抱持對各國棒球界新的探索與做法是否真的好的固定懷疑,才能真的幫全世界的棒球
發展找出最適合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