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野球人筆記:《KANO》幕後特輯

果子電影公司所有,不定期更新內容

【直球對決】KANO電影幕後紀實 PART 1


【直球對決】KANO電影幕後紀實 PART 2


【直球對決】KANO電影幕後紀實 PART 3

[KANO幕後直擊]人物篇:吉岡尊禮


[KANO幕後直擊]人物篇:青木健


KANO 映後推薦


【KANO幕後直擊】唱那首歌吧《小鳥先生》


【KANO幕後直擊】球員介紹篇


【KANO幕後直擊】重建甲子園


【KANO 幕後直擊】嘉義首映-萬人遊行


【KANO 幕後直擊】人物篇:溫柔的力量


【KANO 幕後直擊】不放棄的挑戰-時代感的重現


【KANO 幕後直擊】不放棄的嘉農隊


【KANO 幕後直擊】尋找台灣的美好年代篇


【KANO 幕後直擊】人物篇-永瀨正敏


【KANO 幕後直擊】人物篇-大澤隆夫


【KANO 幕後直擊】監製與導演篇


【KANO 幕後直擊】勇者的浪漫~電影主題曲的誕生


4 則留言:

  1. 跟大家分享看完KANO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好看!!!

    1.我喜歡它的節奏,從敲出安打欣喜若狂,想要一嚐勝利滋味,到連戰皆捷、拿下甲子園門票,最後體會超越勝敗的道理,每個階段的心境轉折都蠻到位。

    2.找有棒球底子的素人演員,雖然冒險,但說服力夠,只有熱血到底的拼勁,看久了也會疲,加入心靈面的修煉,這是球技外的層次,加深了影片「厚度」
    ⋯⋯
    3.以歷史考據為骨架,發展出飽滿的血肉,從農校特色領略打球大道理,巧妙融入嘉南大圳,不得不佩服魏導寫劇本的功力,他知道什麼是好故事的要素。

    4.這是一支棒球隊的故事,群戲難拍的地方在於,你要讓每個人都有戲,在某些關鍵時刻,不能顧此失彼,把其他人晾在旁邊,淪於教練或主角的「獨秀」

    5.電影試圖描繪甲子園的儀式與精神,不論帶回球場的黑土回到家鄉,落敗的一方,希望勝者連他們的份一起打拼,創作者是否用心,小地方顯而易見。

    6.當然,KANO並非沒有可挑剔之處,囿於篇幅,馬志翔導演坦承,刪去一些隊員之間的互動戲,但我覺得有些可惜,在友情這一塊可以著墨更多...

    最後,我想講的是,影片還沒上映,就有學者從幾分鐘預告,斷定三個小時的電影,它的史觀有偏差,這是何等沈重的控訴,電影是一個創作,並不是政令宣導的作品,更何況,這些批評的人,知道影片是從一個日本棒球選手的觀點,去回顧嘉農這一段歷史嗎?沒有錯,視甲子園為聖殿,強化嘉南大圳政績,難免有向宗主國輸誠之嫌,不過,從『英雄戰場、天下嘉農』的美譽,到這一位選手展開「朝聖」之旅,造訪嘉農練習場的橋段,其實有更多的象徵意涵。

    台灣不要動輒貼標籤,如果基於一種畏懼,擔心話語權被剝奪,要讓電影創作承受太多的束縛,我相信只會適得其反,不信,你去問時下的年輕人,他們對大陸的情感連結有多深,這難道不是一種警訊?

    這是一個好故事,一部看完會熱血的電影,這樣就夠了...更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感謝讀者野球魂兄能在全台上映前就提供您看過的心得
      畢竟在上映前有部分場次的包場,
      (相信您是藉由包場甚至是試映的機會搶先看完)
      可以讓迫不及待想看到此電影的球迷跟影迷一飽眼福


      而您提到的這些看法跟心得,
      不管是電影內容,拍攝的意義與手法,運鏡與節奏的掌握,
      甚至是衍伸出來一些跟歷史有關的事實
      乃至於是後續正反兩方意見造成的風波以旁觀者角度所做出的見解
      真的可以說是字字珠璣而讓人打從心裡有所共鳴


      至於您在最後提到的話語權剝奪,
      這其實也是在下頗為擔心的事,
      畢竟在一般人或是各國政府抱持土地有限資源有限的想法下
      無形的話語權會是21世紀世界各國面對自己國內社會問題時
      容易出現衝突或爭奪的領域
      甚至這麼說,對於話語權不願被剝奪或無法容納不同觀點的現象
      其實這幾年來已經在台灣棒球迷的網路討論時出現
      若是連討論棒球也會這樣,那更遑論是電影或其他領域
      (像在中央大氣科學系任教的前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先生
      前幾年受訪時就提到在氣象界有全球暖化或全球冷化兩派學說
      而各自擁護其中一種看法的氣象學者,往往為了論點的主導地位
      用論文等方式做話語權爭奪,也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而這也是大家必須要去關心與省思的地方
      就跟看完KANO棒球而受到這個故事的感動
      想去了解台灣或日本的棒球,是一樣的道理

      刪除
  2. 我還沒看,稍微偷踩 PTT 電影版的地雷,目前好雷比較多。有人拿《ROOKIES》相比,強調夢想的偉大。「道を切り開くのは自信と勇気だ!(開拓前方道路的是自信與勇氣)」相
    信自己可以做到的。
    當年馬志翔在改寫魏德聖的金穗獎劇本成為電影劇本初稿時,謝佳芬小姐提供她的論文供參考。小弟也野人獻曝,提供相關史實資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經理是很感慨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目前主要的媒體或是所謂檯面上的公眾人物
      並沒有辦法去跟年輕人強調追夢築夢的重要
      也缺少了所謂前人種樹的精神
      相對之下,反而是有一種無形框架,
      想要年輕人按照這些公眾人物已經成功的方式去走
      但這些公眾人物卻又無法給予後進足夠的機會或包容
      讓他們藉由試誤學習的方式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合的領域與發展
      也因此讓年輕人失去了那種對於夢想追逐最純粹的初衷
      (更慘的是部分媒體跟公眾人物還會對年輕後進貼標籤)
      這也是為何KANO電影上映後會有相當程度的正面回應
      出現在像PTT實業坊相關的討論區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