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從嘉農看甲子園系列─甲子園的木鋁棒變遷

高中生到底該用木棒鋁棒,一直是台灣球迷在網路討論區討論棒球時常見的爭辯話題
,而反對使用木棒的意見者,往往會拿日本高中棒球來舉例,但可能有些年輕球迷在
看過KANO後才知道,原來甲子園也曾經有過木棒時期,所以在這次的系列介紹中
,就要針對甲子園的木棒使用與何時轉為鋁棒,跟鋁棒使用下的相關影響來作一些簡
單說明。


自1915年選手權大會開始舉辦,或者是1924年選拔大會展開,不管比賽是在
二次大戰前或是二次大戰後,日本高中棒球都是以木棒進行比賽,這個狀況其實是直
到1974年起才有了轉變,在這一年開始高中賽事改用鋁棒,這樣的變革也讓日本
高中棒球的特色有所改變,最大的差別就是從投手戰變成了打擊戰,連帶也讓選手跟
指導者為了要在甲子園獲勝,在棒球思維上出現了重大的轉念。


原本日本高中棒球在使用鋁棒之前,不少指導者跟選手的思維是設法拿下有限的分數
而靠防守跟投手跟對方以一到兩分來決勝負,這點在前年作新學院打入甲子園時,有
當年春夏連霸的選手接受媒體訪問得到證實,但在鋁棒開始使用在比賽上,這種只以
一兩分決勝負的思維已經不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設法提升球員的攻擊實力,改用鋁
棒後首先以攻擊思維來打造球隊的首推1970到1980年代有過顯著成績的池田
(今年春甲參賽校)與箕島(去年夏甲參賽校)這兩校,尤其是池田還在已故的前監
督蔦文也的獨到見解下以300萬日幣的價格導入了當時還不是主流的肌力訓練與器
材,而且在比賽時不下達觸擊戰術而是以強力棒球作特質,先在1974年第二度參
與春甲時就拿到亞軍(當時全隊僅11人),並在1982年夏甲以及1983年春
甲寫下了甲子園史上第四度的「夏春連霸」(在池田高校之後就還沒有球隊能達成此
目標),隨後在1986年春甲再次奪冠,但其中仍以1982年夏季甲子園六場比
賽七發全壘打,121壘打數,85支安打而搶下夏甲冠軍的表現,至今仍讓部分日
本球迷津津樂道。而在池田強盛時期其實還有像是PL學園也以打擊火力而成為了西
日本乃至於日本高中球界的超級強隊代表,當然我們也別忘了在1990年代中後期
開始變成強權的智辯和歌山與重返榮耀的日大三,以及以豪打而在2008年夏甲奪
冠,與2012年達成春夏連霸的大阪桐蔭,這些學校也都是以打擊見長而能稱霸日
本高校球界的案例。說這幾校把握了改用鋁棒而找到自己球隊該有的特色,並且在甲
子園取得成果,相信不會有太大的異議。而在目前使用鋁棒的狀況下,其實有部分球
隊還是會以竹棒或木棒來作練習,像是去年夏甲參賽校大垣日大,但這主要是讓選手
們以不同的球棒來作調整。另外有些想以打職棒當目標的選手,也有在私下練習時改
用木棒的做法,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們用鋁棒的打擊。


如果我們再仔細看一下會發現,雖然是改用鋁棒導致甲子園要以打擊表現好壞決勝負
,甚至也因此有像2006年夏季甲子園49場比賽敲了60轟的瘋狂成績(只是這
跟當時用球彈性也有點關聯),但目前為止達成春夏連霸的球隊中,只有作新學院跟
中京商是在木棒時期寫下偉業,其餘像是箕島、PL學園、橫濱、興南、大阪桐蔭,
這五校都是在改用鋁棒之後才得以成為傳奇。相對之下,像是板東英二或者是江川卓
所寫下的三振紀錄,其實是在使用木棒時期所出現,直到2012年松井裕樹的三振
秀才又寫下了歷史新頁。這也代表在使用鋁棒的過程中,投手要壓制打者勢必要有更
突出的投球表現。而想要能夠春夏連霸,投打兩邊都需要有出色的戰力跟穩定的臨場
發揮才有辦法達成。


在台灣因為黑豹旗的展開與電影KANO的上映,而看似可能重新燃起當年金龍旗賽
況熱潮的同時,球迷們在了解了當時日本高中棒球賽使用木棒跟改用鋁棒的時間點,
以及所造成的後續影響後,也可自行觀察現在高中棒球界使用木棒跟鋁棒的利弊得失
,當然了解這些並不是要去跟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作爭辯甚至去做遊說,而是知道使
用木棒跟鋁棒都有其特點,且為了不同的目標(打職棒)或目的(打鋁棒為主的比賽
),是有必要適時做兩種球棒的練習,如此才不會變成某些木棒派或鋁棒派核心意見
人士,在爭奪主導權時的打手或宣傳者,才能以更持平的角度去看待兩種不同球棒會
帶給選手怎樣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