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在睽違2年又4個月左右再次出現,
最主要是有感於最近台灣非常亂,
而這個亂的情形其實對台灣的棒球迷
尤其是特別喜歡日本棒球的球迷而言會是很有感的,
所以,有些不得不講也不吐不快的看法,
希望讓跟經理同感或尚未察覺的球迷能因此了解。
這大半年來台灣呈現一種紛亂且矛盾的社會氣氛,
最主要是因為其中有些造成紛亂的公眾政治人物
與其附庸支持者在言行舉止方面所出現的爭議,
這些言行舉止與爭議是只要有經歷過至少20~30年日本棒球觀賽經歷,
甚至是觀察過近四分之一世紀的網路討論區生態的棒球迷,
乃至於像運作蓬萊高校野球部十幾年的經理本身,
眼見造成紛亂的諸多手法與論述方式肯定會有種似曾相識的反應,
因為,這種情形喜愛日本棒球的球迷在網路上其實老早就體會過。
同時,經理相信有不少人很苦惱於自己的社群軟體或人脈網絡,
甚至是真實生活中這大半年來會看到有些人動不動就把
「大罷免大成功」
當成像是日本戰國時期告訴百姓只要念
「南無阿彌陀佛」
就能到極樂世界的佛教寺廟武裝集團「本願寺」同樣的方式,
或是說看到哪些行為就認為此舉動是哪個國家的同路人
(只差沒用走狗這種負面詞彙來形容),
而這部分跟棒球又有什麼關聯?
在這久違的經理碎碎念中都會幫球迷作解析
但這邊要醜話講在先,
由於接下來經理所要提及的內容將是十分很直接且尖銳,
對某些有特定政治或棒球意識形態的人而言顯然會非常無法接受,
自然不免有會得罪人的可能性出現,
不過在此同時經理也想表達,願意看這篇內容的球迷,
如果曉得經理歷來對日本高中棒球的各種解析向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不會講任何假話或客套話,
那麼,也就能理解以下所提的都是經理本身的肺腑之言,
甚至是經理本身的親身經歷所做的分享想傳達給球迷的是什麼樣的信念。
從幼稚園大班開始看棒球到現在少說也有三十多年以上的時間,
覺得這項運動除了能帶給選手們往後若能進軍職棒時的財富,
學生棒球時期齊心協力共同追尋目標的那種「榮辱與共一體感」,
以及球迷在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獲勝時的欣喜感
(這也是為什麼球迷會戲稱贏球治百病),
同時,也覺得棒球能教會球迷人生中的許多事情與道理,
其中一項就在於學會認輸與按照規則捲土重來的重要性。
但很顯然的,目前在台灣有些公眾人物尤其是某些位高權重的政治人物,
很喜歡說自己是棒球迷是哪隊球迷而懂棒球,
甚至還以自己看到跨日賽這種難得一見的情形為榮,
以及在接見職棒隊選手時對選手表現指指點點,
或直接強調陳金鋒就因為英文不好所以在美國職棒期間才打不好無法站穩大聯盟,
但是,這樣的政治人物卻始終學不會棒球要教給球迷有關認輸的重要性,
而拼命要在公眾事務上設法藉由修改規則、更換裁判變自己人,
乃至於禁止對手啦啦隊的各種加油法
以及錙銖必較的方式去直接翻桌重打一場比賽,而且是要打到自己贏球才會滿意
(類似1998年青森夏季大會東奧義塾122:0的比數才是這種人的滿意程度)。
說真的,這樣的政治人物說自己是棒球迷,經理都會為此感到很羞愧,
因為,連最基本的認輸後按照規矩重新再來都不會,
這樣還好意思說自己有在看棒球?
另外,也有與日本知名漫畫家高橋留美子知名作品「亂馬1/2」
裏頭某個叫做「八寶齋」的角色在性格與行為上有其類似處的公眾人物,
這一兩天直接在公開場合上說
「職棒裡面有打假球的!打假的人比正規打球的人更認真!」
這句話顯然激怒不少棒球迷,當然也包括經理本身在內,
對於一個只會下棋,大概連一場完整九局棒球比賽都沒看過,
甚至連棒球規則可能根本完全不懂的公眾人物,
若沒經過那種看棒球被笑說「職棒是打假的還看」的
1990年代後期到2000年代,甚至沒遇過青春期有班上同學拿
「籃球比棒球好」
來貶抑棒球迷的行為,怎麼好意思說出這種評論?
這種評論說真的跟八寶齋在亂馬1/2裏頭顛三倒四的行徑實在差不了多少
(有興趣的球迷可以去找找這部有趣的動畫與漫畫來看,
就知道八寶齋跟這位有錢的公眾人物有哪些相似處,
當然,八寶齋的拳腳功夫是遠勝這位有錢人這是不在話下的,
但言行程度卻有神似的部分)
但很顯然的,就因為有這種自以為懂棒球
事實上卻只想把棒球當作達成自己政治目的材料或工具的公眾人物存在,
這陣子台灣才會如此烏煙瘴氣。
更進一步來看,去年與前年其實還有所謂
「棒球迷是自私的一群人」
這種論述與風向充斥於台灣的網路棒球討論區,
當初經理乍看之下還以為是一位筆名叫汪笨湖,
但本名叫王瑞振的已故意識形態作家從墳墓裡爬出來變鬼變怪搞出來的,
最主要是因為當初這位王姓作家在某個有線電視頻道主持的現場播出政論節目
(沒記錯的話叫做台灣心聲),
但由於該頻道在那段時期有轉播中華職棒,
因為某一天的例行賽比賽時間較久而卡到這位王姓作家的直播政論節目,
因此比賽結束一進節目現場,他就直接怒氣衝天火冒三丈的破口大罵
「都什麼時候了還在看棒球」
完完全全沒有一個主持人或所謂暢銷作家該有的風範與風度,
只展現出一種名為噁文青式對棒球迷的徹底不屑與敵視,
甚至說,這叫做直接跟棒球迷公開宣戰經理都覺得一點也不誇張。
但事實上,這位王姓作家到進墳墓前顯然完全不曉得也無法理解,
正因為有棒球這種比較正常比較照規矩來的活動仍存在,
其實才能讓一定程度與一定數量的棒球迷至少在認知上比較正常
(但也有認知不正常的球迷存在,主要是跟他們的政治意識形態有關,
關於這部分等等會有一定的篇幅提到),
甚至棒球也正是像日本當初在面對二次世界大戰時,
少數能讓民眾作為休閒娛樂的項目
(雖然在二戰後期日本戰況趨於劣勢後還為了要與美國區別,
在棒球名詞上做出許多不同書寫法),
在不正常的年代中棒球的正常運作,
反而才是讓這樣的正常更顯得難能可貴的關鍵之一。
更有甚者,這種因為棒球轉播卡到其他節目,
在日本與台灣的電視台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也可以證明為什麼台灣在棒球風氣上還遠不如日本,
就算去年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了,要稱為國球恐怕都還有些勉強的緣故,
因為在去年10月底美國職棒道奇隊的日籍球星大谷翔平
率領道奇隊在總冠軍戰中封王,而當天轉播的富士電視台原定現場直播綜藝節目
因道奇隊奪冠與後續報導影響所以原定節目播出時間是兩個小時,
當天到最後只剩「兩分鐘」可進行,卻仍能行禮如儀的走過流程來結尾,
當時有日本的網路使用者直接把這兩小時縮水成兩分鐘的節目內容貼在推特上:
日本對棒球的包容與接納程度都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換成是大谷在台灣或當初王建民全盛時期的賽事轉播
若卡到直播的政論節目只剩兩分鐘,
大概也不免會被這位王姓已故作家照三餐以三字經批判。
而對於這種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所尖銳的個體,
經理很喜歡用棒球的方式去做衡量,因為一直以來自己始終相信
「有怎樣的職棒隊球迷,就有怎樣的職棒隊;
有怎樣的政黨支持者,就會有怎樣的政黨」
這是一個很有效也很簡單,
能作為在棒球與政治上都具有明顯意識形態的個體
將有哪些反應與行為的快篩預判方式。
但在這邊經理也要更深入的講明,其實在台灣有看棒球的球迷中,
那些偏好美國職棒並對日本棒球有成見的特定球迷群體,
往往10個這樣的個體中有12到15個在公眾事務觀點都偏向與前面所提
雖自稱是棒球迷但卻有那種翻桌不認帳不認輸性格的政治人物,
以及會說出「都什麼時候了還在看棒球」這種向棒球迷直接宣戰發言的主持人,
具有同樣政治意識形態並支持相同政黨。
之所以會說10個人卻有數量上12~15人的計算方式,
這絕對不是刻意算錯或筆誤,
而是因為在這之中有些人經常會在網路上言之鑿鑿,
隨後,又會用分身帳號在同樣的討論內容中
去製造支持相同意見者為數不少的假象,
所以球迷們往後可以留意,
只要看到在特定網路討論區叫(或用台語稱為「該」)得特別大聲的,
往往就有這種在棒球與公眾事務上特定立場的共通點與行為樣態。
至於這些偏好美國棒球卻討厭日本棒球的個體,
向來最喜歡對台灣偏好日本棒球的球迷貼標籤,
好比當初在王建民於美國職棒紐約洋基隊2005~2008年成為固定輪值先發
(其中2006~2007年為主力),
而與2007年也開始旅美加入紅襪隊的日籍強投松坂大輔分庭抗禮時,
就拼命的對台灣的日本棒球愛好者
或是不認同他們偏好美職觀點的言行有所質疑的一般球迷直接貼上
「不認同美國職棒的便是日職彌」
(註:這個彌並沒有寫錯,
因為在網路上這些美職意識形態球迷向來都是刻意這樣寫,
代表一種像是彌留或執迷不悟的意涵)、
「只會用棒球遊戲實況野球看天下」、
「觀念落後殺豬公沒進步價值」
諸如此類的標籤,尤其加上那段期間正好是台灣旅日選手表現較為低迷,
而且也還沒像2010甚至2020年代眾多的旅日棒球留學生人數,
也因此當時在台灣的日本棒球愛好者身處網路討論區,
總有一種如同身陷「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狀況中
不免會讓當時偏好日本棒球的球迷產生
「難道喜歡自己喜愛的棒球賽事類型也是一種錯誤?」
這樣的無奈感或窩囊感
而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2012年(即蓬萊高校野球部成立第二年左右),
因為當時還是花卷東高中三年級的大谷翔平,
由於投出技驚四座的160公里球速,
與高中畢業後到底是要直接去美國或先留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
最後選擇留在日本的他由於受到日本職棒火腿隊的妥善照料,
讓他得以在投打兩端都發揮所長,
最終也才有他後來光榮赴美以及目前在棒球界執牛耳的情形
(但事實上當初大谷剛到美國時,仍有如當初鈴木一朗剛到美國時所遭遇,
典型的美國職棒從業者對亞洲選手刻板成見的情形,
不管是轉播媒體中的專欄作者又或是選手都有這種行為與發言,
直到大谷打出讓這些人無話可說的成績後,
他們才又開始恢復典型的美式吹捧來稱讚他),
同時,也讓球迷們發現原來日本棒球並非某些台灣美國職棒愛好者所說的殺豬公,
更不是2009年因為WBC五次與日本對決互有勝敗,
而被台灣美國職棒愛好者拿來吹捧的韓國棒球所能望其項背的
(因為韓國棒球尤其是高中棒球方面所採用
專為往後要打職棒的科班選手所辦的聯賽制度,
其實在2010年代是經常被台灣對美國職棒愛好
卻又討厭日本棒球的某些個體或意見領袖拿來做為刻意吹捧的題材,
但近年來韓國棒球由於職棒增隊加上大學棒球發展萎靡,
而毫無社會人層級可容納實力未達職棒,
卻又比一般高中或大學選手好的選手能有延續棒球生命的機會,
導致韓國的高中畢業球員若未被職棒選中就前途無亮的現象,
以及韓國職棒方面對剛入團菜鳥投手沒多久就上一軍應急的揠苗助長情形,
都已讓這種吹捧牛皮徹底現出原形),
連帶的也才開始讓台灣的日本棒球愛好者人數止跌回升甚至變得雨後春筍,
隨後也才有越來越多台灣選手與家長
會把到日本念高中打棒球甚至繼續在日本上大學作為目標。
當然在2004~2012年左右
會有那種讓在台灣的日本棒球迷灰心洩氣或覺得有些窩囊的感受,
某種程度也跟當時台灣的日本職棒愛好者社群上,
充斥著某些自認為自己是知識貴族所以別人都應該要聽他們的個體,
任何他們看不慣的解釋或解讀法就惡意出征,
甚至同樣也會用分身帳號叫囂的人士有關聯,
而更荒謬的是,有這種優越感的特定人士,
其本身的政治意識形態與政黨偏好,
卻也與那些喜歡貼日本棒球愛好者標籤的美職愛好個體相同
(甚至以往常有經常性的「出征」行為,
到後來一度演變成想要進行罷免他們看不慣的討論區管理員)
那當然在有相同的政治意識形態下,
就有那種內鬥內行(對同樣日本棒球愛好者就強調要聽他們的)
與外鬥外行(遇到美國職棒愛好者的扭曲解釋與惡意批評充耳不聞)的行為。
除此之外,在2000年代後期到2010年代中期,
在台灣的美國職棒的球迷愛好圈中也有一些個體向來是以反串為樂,
意即他們喜歡刻意去裝成自己也有在關注日本棒球,
但無時無刻所張貼的向來是日本棒球的負面資訊
(往往是台灣媒體引述包括日刊現代與東京體育報,
乃至於是已停刊的夕刊富士等不具公信力的日本八卦媒體報導),
或者是假扮成自己是日本棒球愛好者,但發表的卻是眼界極其低落的觀點,
目的就在於想設法醜化台灣日本棒球迷對日本棒球的愛好,
是一種缺乏眼界、只會八卦空談,觀念又不及美國棒球先進的特性。
而這種醜化法其中有人引用到往後對於帶領政治議題的風向上,
最典型的案例就在於2021年曾引起爭議的前媒體人林瑋豐,
由於這位林姓媒體人當初在學生時期
即是網路討論區PTT實業坊波士頓紅襪隊版的管理者之一,
而紅襪隊版就出過不少喜歡網路霸凌甚至刻意對日本棒球裝熟的個體,
在那段2004~2012年美國職棒聲勢遠高於日本棒球的年代,
其中有些人就喜歡藉由反串成日本棒球愛好者,
刻意在那個討論區的棒球相關版面上進行各種醜化發言,
而由於當時的閱聽使用者對這部分還沒有抗體,
自然能形塑成一種對日本棒球愛好者極度不友善的風氣,
當然,屬於日本棒球體系一環的日本高中棒球也算是因此受波及,
這也是為什麼經理本身所發表的內容,向來會特別強調勿拿到PTT的主因,
原因在於看不慣那邊過於吹捧美國職棒的風氣並未因此被多數球迷設法糾正。
也由於當時那樣的形塑成功,才會讓林瑋豐往後在出社會進入媒體界,
便食髓知味的把當初台灣特定美國職棒愛好者刻意抹黑日本棒球的手法
原原本本的直接拿來做為2021年引發爭議行徑的方式
(這部分在中文維基百科的眼球中央電視台條目中可以找得到),
不過當時他所踢到的大鐵板,多少也證明後來網路使用者對這種反串言論
開始產生一些免疫力甚至是出現反制手段,
但經理比較感嘆的是如果在棒球領域上當時這種反串手段就已受球迷反制,
或許,也就不用有後來2021年這種爭議事件出現,
只能說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而對照上述狀況與最近台灣的亂象中,
那種動不動就在網路或現實生活中對人貼上「OX同路人」的標籤,
動不動就以疑鄰盜斧的方式去質疑甚至出征他人的現象,
對台灣的日本棒球愛好者若在網路上有打滾過很長一段時間,
說完全無感或沒有似曾相似的感受,那很顯然是騙人的,
至少,對經理有過上述體會歷程的過來人而言是感受異常深刻
上面的舉例可能有些球迷
(尤其是2010或2020年代才開始看棒球的)
會覺得還不夠全面或認為是片面之詞,
所以接下來經理也要拿與蓬萊高校野球部有關的往事與秘辛來進一步說明
其實,蓬萊高校野球部的成立,
在某些愛好美國職棒的台灣球迷(多半是意見領袖層級)眼中
是會被當成像眼中釘肉中刺來看待,最主要是經理或敝部成員
向來不假辭色地批判台灣的美國職棒愛好者一些光怪陸離言行,
同時,也會提到或預言一些美國棒球方面可能存在
卻又想刻意影響其他國家棒球發展的隱憂與現象,
所以有經理熟識的其他網路討論區使用者與管理員以往曾向經理通風報信指出,
有棒球政治立場上明顯偏美國職棒,並曾當過美國職棒隊討論看板管理者,
近幾年才開始看日本棒球而比經理還年長的資深球迷,
直接把蓬萊高校野球部貼上「仇美、疑美團體」的標籤,
事後經理設法調查這位資深球迷的政治意識形態,
果不其然,跟那位翻桌不認帳卻又自稱自己是棒球迷的政治人物完全是同一觀點。
除此之外,也有個2000年代以吹捧美國職棒為出發點,
當初曾把目前擔任中華職棒富邦悍將隊一軍總教練的陳金鋒從褒變貶的論述團體
(會從褒變貶主因在於陳金鋒當時不想在球季結束後去打中南美洲冬季聯盟,
等於是犯了這個論述團體所抱持
「美國職棒怎麼做都是對的,不容球員與球迷質疑」的這個天條)
其中的一位出身宜蘭羅東,在北部某醫療院所的醫療執業,
跟某位曾從政/曾參選的科技界富豪同姓的核心人員,
在看到當初蓬萊高校野球部成立沒幾年時
對台灣美國職棒愛好者與特定意見領袖的言行批判內容時,
出現宛如伊斯蘭教信仰者看到古蘭經被燒,
或天主教基督教徒看到聖經被燒或耶穌基督雕像
被塗成黑皮膚或被斷頭那樣的悲憤感,
還直接把一些他自己看不慣的其他論壇批評
就怪罪到是蓬萊高校野球部搞出來的,
字裡行間都充滿著對敝部的強烈敵意,
只差沒像現在被戲稱為塔綠班或青瞑鳥的政治狂熱者那樣出征
(但事實上那個論述團體中有其他的核心成員,
在2006~2007年確實有過出征行為,
只不過出征對象是跟他們同為美國職棒愛好圈但意見不同的球迷,
還曾逼使某位認真的職棒隊看板管理者因此心灰意冷去職)。
說真的,經理長期的觀察後發現,
台灣看棒球尤其是偏好日本棒球的球迷,
因為是透過棒球電玩與棒球動漫作品接觸日本棒球的緣故,
所以向來較能以生活化的方式去輕鬆看待棒球,
加上日本職棒一軍例行賽比賽時間多半與台灣時間接近,
所以,球迷不用像是美國職棒那樣起個大早或通宵不睡覺看比賽,
而可以一邊吃晚餐一邊笑看比賽。
但相對之下,台灣偏好美國職棒的某些球迷(尤其是意見領袖等級的),
當初為了推廣並不像日本職棒有電玩與動漫當基礎的美國職棒,
可說是費盡一番心力才有了他們覺得想要且滿意的結果
(尤其是大概2004~2012年讓日本職棒在台球迷有種灰頭土臉的感受),
而他們採取的卻是一種後來演變成類似宗教式的手法
(類似近期台灣出現烏煙瘴氣社會風氣的情形),
以所謂的權威性、教條性、不容質疑性等方式來進行,
甚至藉由所謂搶到原本在日本職棒活躍的「人型玩具」
(例如陳偉殷赴美或大谷赴美)來展現自身的「優越感」。
但事實上這種優越感就跟台灣現在六到八月的悶熱天氣,
只要一天不洗澡身體就臭不可聞差不多,
而且,也跟這些個體的政治意識形態脫離不了關聯。
像經理上面提到這位對敝部有強烈敵意而算是台灣美國職棒球迷圈中
被某些駐台球探捧為意見領袖等級的醫療從業人員,
透過管道從他的社群中發現諸多發言所展現的政治意識形態,
依舊是跟那位輸了就翻桌不認帳,
卻又說自己是棒球迷的政治人物完完全全如出一轍。
接著,趁這個機緣經理也要來解密一個已有十年時間的蓬萊高校野球部秘辛,
因為過去在蓬萊高校野球部中其實有成員具有較為明顯的政治意識形態,
在這樣的成員所寫的文章裡,你看不見所謂的中華隊,
只會看見由立場上被戲稱為特定政黨「黨媒」的自由時報,
自2000年代中期開始刻意稱呼的台灣隊,
當然,要稱為中華隊或台灣隊這是各自的自由意志,
經理以往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過,
但事實上這種在發文時會特別強調自己只寫台灣隊的人,
卻連原本委託交辦的項目都無法按時完成,
那不曉得各位讀者與球迷會覺得像這樣的個體所具有的政治意識形態
而凌駕於團隊計畫工作進度之上的情形,
對一個團隊的計畫運作與執行上到底是有益或有礙?
時間回到2010年代的某三年,
那時蓬萊高校野球部算是成立起步後不久,
每年夏季大會到夏季甲子園結束為止,
都是經理與部員們都嚴陣以待甚至忙得焦頭爛額的一段時間,
所幸那段期間有不少熱心的部員願意在公忙之餘共同撰文,
因此經理也才能與這些有共同喜好的部員一起努力介紹,
但其中有著較明顯政治意識形態的某位成員,
卻連續三年出現原本已分配好的撰寫內容與進度,
都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與原因而推託甚至要變成其他成員善後,
第一年出這種狀況,經理跟其他成員們可以覺得這是突發事件而設法幫忙,
第二年又出現類似情形,經理跟其他成員雖然不免覺得
「怎麼又來了?」
最後仍勉為其難處理完成
但是,到第三年依舊有這種情形,
而且是在前兩年有類似狀況並作事後檢討,
甚至在這樣的成員表達只想寫自己想寫的特定學校
(多半只想搶以前從未打進甲子園的學校,
但寫出來的內容卻又未必讓人滿意),
其他成員也設法遷就下依舊出現此情形,
在這第三年經理為了幫忙有這種狀況的成員善後,
忙到當年夏甲快結束時右眼眼白明顯出血,
經過約十天的徹底休息才完全康復,
也讓經理深刻體會到不能再讓這位成員這種行徑再放肆下去
而決定有所處置(這等等會提到)
在這位成員連續三年出狀況的過程中,
其實第二年還有一項插曲,
因為在已做好相關規畫並與部員進行協調過程
這位成員才表明自己要帶家人到國外探親,
而期間不多不少正好就在夏季甲子園期間,
這不僅跟此成員當初要加入時說自己夏季其實工作有所忙碌的情況互斥
而且,當年在夏季甲子園奪冠的球隊無巧不巧是這位成員最討厭的球隊時,
還能酸不溜丟的說那支球隊奪冠純粹運氣好。
這不免讓人狐疑,原來說工作忙碌時還有美國時間能帶家人到國外探親?
還有美國時間能嘲諷自己討厭的球隊奪冠是運氣好,
這麼忙碌的工作那肯定很多人想做,不是嗎?
老實說,也正因為經理完全無法忍受有這種行徑的成員,
但在以不惡言相向為前提下,就決定作出
「不再進行任何任務委託」與「斷絕任何聯繫管道」
這僅次於「開除」但已將對方當成前成員看待的次級嚴重處理方式
(事實上經理也確實曾在取得核心部員共識下開除過成員,
但這並非這次經理碎碎念的重點因此就不多提)。
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關鍵並不在於這成員本身的政治意識形態,
而是在於像這樣的人該做擔當的任務無法擔當,
卻有那種美國時間對自己不喜歡的球隊拿到冠軍說是運氣好,
而當別的成員忙進忙出像熱鍋上的螞蟻,
卻還有這種閒工夫說這種話甚至是帶家人國外探親,
然後,才又要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現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稱呼方式,
這樣難道不會太誇張?
基本上,在政治意識型態的部分只要委託進行的項目有做到,
經理還夠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既做不到又做不好原本該做的項目卻又反而有其他異音,
這才是經理所完完全全無法接受,
更覺得有愧於其他辛苦成員之處,
所以後來才會做出如此決定,
甚至當時經理還把相關的撰寫分配協調的重任
交給其他核心成員負責數年後才回歸,
藉以做為自我處分的具體方式。
但為了幫這樣的前成員保留一點顏面也就秘而不宣,
直到十年後的現在才做點說明。
而這十年的長度跟日本高野連對於重大違規的指導者
所給予無限期禁止指導的最重處分基本上已十分接近。
經理相信,換作是其他人遇到這種情形不會忍那麼久絕口不提,
頂多一年半載就一吐為快,但有時解密也要有些機緣,
趁此這個時間點才把這件往事講出來,
球迷們也會曉得有些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球迷
他們在看待棒球以及參與與棒球相關的事物過程,
在行為上是有怎樣的共通樣態,
因為,他們的言行其實是最典型的負面教材,
這跟他們的政治意識形態甚至是支持的政黨與政治人物,
確確實實有其共通之處。
而上面所提這位蓬萊前成員的行為,
不免也會讓經理想到這跟目前台灣有某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
對稅收超徵而國會議員要求普發現金還稅於民
甚至是已按規定修法完成,
卻說沒錢可發或發了就會造成國庫空虛,
還刻意形塑民眾收到退稅只會拿去買冰箱買遙控飛機這種次等商業行為,
但是,一遇到諸如國防武器採購乃至於所謂的綠能光電就又有錢可用,
而這樣的政治人物卻又只會把台灣隊台灣隊掛嘴邊遇到有人提中華隊就跳腳,
一旦遇到真正要做事或該作事時就有空/沒空兩種不同標準的情形有其類似處,
巧合的是,這樣的一位前成員他本身所長期支持的,
也正是檯面上特定政治人物所屬的特定執政黨,再再符合所謂
「有怎樣的政黨支持者/職棒隊球迷,就有怎樣的政黨/職棒隊」
這個經理從國高中起就深信不疑的判斷方式。
至少,經理從這個前成員當初所造成部內運作受影響,
甚至經理本身還因此有過休養經歷的困擾行為做基礎後才去看待對方的意識形態,
還有前面提過以往就曾在網路社群上對同圈子的群體直接表明
自己對蓬萊高校野球部有明顯敵意的某位北部醫療從業者,
以及在看待在台灣當初吹捧MONEYBALL
而球迷立場上是美國職棒且偏好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迷身上,
都能完完全全獲得充分驗證
經理相信,有些球迷身邊也不乏有這種具有棒球與政治
明顯雙重意識型態而又特別愛「該」的人,
他們可能是各位的同學、老師、同事、主管上司
甚至是鄰居以及堂表兄弟姊妹乃至於直系旁系血親,
也可能受不了這些球迷對那種翻桌不認輸,
卻又老是要說自己是棒球迷的政治人物所產生的盲目支持,
所以,只要接下來7月26日與8月23日各位所在地有需要投票的場合,
就麻煩站在跟這些具棒球與政治明顯意識型態個體的對立面,
選擇他們所不想要的選項,
讓他們知道既然看過棒球或喜歡棒球就需要學會輸後重來,
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各種方式拗到贏才心滿意足,
因為,那樣的心滿意足完全是基於特定政治人物
因兒時自卑到後來轉成自大才會出現的一種病態心理,
而之所以會從自卑轉為自大,
也是因為有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球迷選民作為幫兇所縱容出來,
只要稱心如意一次就會變本加厲得寸進尺,
屆時受影響的就絕對絕對不會只有棒球迷而已。
日本的高中棒球選手都曉得輸球後重來,
就算高三最後的夏天無緣圓夢也會當成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歷練,
而經理也把自己本身甚至是蓬萊高校野球部所經歷過,
那種有雙重政治意識形態的球迷或關係者
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一五一十寫出來,
花這麼多時間與篇幅也就只講這麼一次,
相信聰明如各位的球迷們也就曉得
該怎麼面對目前社會風氣被特定政治人物本身不認輸翻盤行為與其支持者的縱容行徑
對社會與團體所可能造成哪些的負面影響,
至少,經理希望敝部前成員那種有時間說自己討厭球隊奪冠是運氣好,
卻沒時間把自己要寫的內容完成卻還要別人善後的擦屁股行為,
不要出現在21世紀的各種公共事務上,
這種不良感受經理體會過就好,
實在不希望球迷們跟著在其他層面上也體會到。
而除了上述搞得台灣烏煙瘴氣的政治狀態外,
另一起因台師大女足選手被不當進行科學實驗為名的抽血所引起的爭議也引發討論,
老實說,就運動選手的背景非棒球而是足球,理論上是沒有撈過界討論的必要,
但由於中華職棒聯盟球員工會有對此事件表達對選手的聲援
並提出對體育班政策的見解,這樣一來就會跟棒球有所關係,
畢竟台灣在學生棒球階段就已有所謂體育班制度而產生科班與社團的區別,
其中在科班的部分往往就變成是被某些美國職棒駐台球探
或與美國職棒駐台球探一鼻孔出氣的一小部分中職球團球探作為他們業績的來源,
也因此,有與特定球探私底下有所往來的某些球迷
(當然這些球迷絕對不會公開承認,更不可能把自己的社群通訊軟體秀給大家看
說自己跟哪些球探是有私下聯絡管道,甚至是同樣的私人群組資訊互通有無),
就會在網路討論區幫這些球探帶風向,舉凡
台灣的青棒比賽到底該用木棒或鋁棒,
甚至醜化成日本因為青棒使用鋁棒才導致養不出好打者
(去年夏季甲子園智辯和歌山打者們就用木棒與鋁棒各敲一發全壘打,
已可證明日本青棒並無禁止使用木棒,不像台灣還刻意分成木鋁棒組的情形);
或是
到底應該要像日本這樣把強豪與普通校混在一起比賽或應該要按實力作賽事分組?
還有
把台灣旅日選手的簽約金與年薪跟美國職棒簽約卻待在小聯盟的台灣旅美選手相比
諸如此類的議題導引完完全全都是在帶風向行為的具體案例
經理始終懇切希望,在台灣經濟能力上許可的家長與有心的學生球員
(指的是棒球,其他體育項目就不班門弄斧)
可能的話在高中階段就請以到日本唸書當目標,
這目的並不全然只為了要挑戰甲子園,而是要能真真正正的兼顧課業與球技,
過一點體育班以外該有的正常學生生活,
甚至條件許可者,不只在日本念完高中,而是也能設法在日本念完好的大學,
以便讓自己能有在台灣或日本兩地謀職的能力,
並藉此避開像是台師大女足選手盡其所遇到的這種情形
(儘管這並不表示日本就沒有一些體壇的問題,
像今年6月日本國士館大學柔道部就有選手集體吸食大麻,
也有九州方面的高中接力馬拉松選手因受爭議的教練被迫轉校,
也就集體轉到該教練履新的學校就讀,
甚至再早一點也有日本大學美式足球隊選手在教練的授意下
在比賽中惡意衝撞其他選手導致重傷,
或是日本出過多位職棒名選手的東海大學棒球部曾有選手抽大麻的情形;
但關鍵在於日本某種基於道德為出發點的集體壓力
與社會風氣仍有其正面影響力存在,
例如2010年代中期曾在日本科學界引發極大爭議的小保方晴子事件也是一個案例,
有這樣的社會壓力才能促使恣意妄為者得再三思考而不敢造次)
畢竟,人生是絕對不會只有棒球選手這種行業,
而在學生時期當個棒球選手,也不代表往後就一定得變成某些特定球探的「業績」
像在台灣的某些美國職棒愛好者與意見領袖始終有個十分荒誕的認知與前提設定,
在於認為在台灣或日本所有打學生棒球的選手都是以打職棒當目標去做論述
(卻不敢提自己最愛吹捧的美國棒球是否也真是如此),
但事實上日本棒球方面就徹徹底底戳破他們這種荒誕設定;
尤其有些美國職棒駐台,非職棒選手出身的台籍球探還有一種棒球政治意識形態,
他們只要看到有過日本棒球經歷的選手,
就會認為棒球政治不正確而有各種挑剔與吹毛求疵,
最明顯的例子在於先前2010年代中期的台日青棒交流,
當時就有美國職棒駐台,非職棒退役選手出身的台籍球探,
在網路討論區對日本選拔交流隊的各種表現就指指點點各種嫌棄,
其出發點都在於因為不符合他們所認定的美國棒球標準,
因此就全盤否定以避免台灣球迷對日本棒球產生興趣
(這其實很像目前台灣特定政黨公職人員與政黨極端支持者,
對於與中國方面的交流一概否定與懷疑的行徑與判斷方式,
卻完全不敢提及日本與韓國照樣有相關交流;
而有這種棒球意識形態的球探,
在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又很不巧地跟那位願賭不服輸
甚至可能有贏賭又要贏話行為的政治人物同樣立場)
就算棒球運動選手的選手生命雖不如高爾夫,
但至少比起非主力的職業籃球或美式足球選手乃至於其他像是網球或相撲選手長,
而能跟比較長青的職業足球選手相提並論,
但總有褪去球衣得變成一般謀職者身分的一天。
所以,經理衷心企盼台灣的學生棒球選手
如果能在高中~大學階段到日本留學,就算未來不從事棒球
(不管是覺得自己沒打職棒的本錢,或是表現已到極限而無法再突破),
至少,能藉由學生時期能兼顧課業與棒球,讓自己往後在從事其他領域時,
能有比一般人更出色的專注度與堅持能力,還有遇到壓力與挫折時的心理素質,
這絕對是各位能勝過在台灣念體育班同儕的主因。
另外,球迷們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去思考,
運動科學在台灣是否又變成另一個被濫用亂用的學術領域與議論層次?
當初總有一群會特別強調運科好棒棒的個體,
在網路討論區把運科講得好像刀槍不入無所不能,
宛如早期被台灣民眾稱做「美國仙丹」的類固醇那樣。
(而這種吹捧法某種程度上跟經理最為討厭,
當初打著MONEYBALL觀點做的卻是為推廣美國棒球
並因此貶抑與他們觀點有所不同球迷的台灣美職愛好個體是如出一轍的,
但其實最荒謬的是MONEYBALL的核心觀念之一主打的是盜壘萬惡論
(這前提是基於一場正規9局棒球比賽只有27個出局數,
但如果一旦整場比賽的出局數變成36甚至54個,
相信盜壘無用論就會被這些論點者直接棄之敝屣)
經理相信其中有些個體後來顯然是轉進到吹捧運動科學的領域,
也因此才會用相同的粗鄙手法去吹捧運科,就跟前面提到林瑋豐事件,
其實也正是台灣某些特愛吹捧美國職棒而對日本棒球有成見的自稱球迷個體,
把當初為了醜化日本棒球與相關愛好者,做出貼標籤甚至是惡意反串的行為
直接移植到後來在政治事件與議題風向帶動上因此獲益是相同的狀況)
但事實上這種舉著科學研究大旗卻以有違反科學倫理的實驗方式或研究手法,
以及因為自己是教授而有著學生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所產生的上對下關係,
才是造成這整起事件的背後關鍵主因,
而且,也請別忘了任何以運科或所謂進步價值為前提作為保護傘的爭議行為,
其實就跟所謂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是同樣的現象與概念。
不要因為運科好棒棒,不要因為所謂的進步價值(當事人所認為但旁人未必認為),
就可以合理化各種原本就不合理的行為還能振振有詞頭頭是道,
以便為自己的學術地位或聲望進行焦土保衛戰,
這應該是球迷們在關心這件事件時需要具有的基本判斷方針。
儘管可能有些人會說
「若不用人體實驗,那難不成又要拿動物實驗而引發爭議?」
但事實上光一個抽血並非由專業醫療人員來抽而是任意抽取,
就足以證明這樣的實驗與研究已無任何專業可言,
跟到底是拿人體或動物來試驗並無任何關聯性在,
就算7月19日台師大方面已由校方與當事人出來召開記者會
強調都有由護理師抽血等說法云云,但這已難度眾人悠悠之口,
而只能藉由如同出征不同政治立場/支持不同職棒隊個體的方式
去抹黑抹臭舉發此事件的女足選手以便設法轉移焦點,
這樣的招數老實說比起日劇「王牌大律師」裡
飾演主角古美門研介的知名演員堺雅人在劇中所採用的手法還更爭議。
而不曉得球迷們知不知道在古代中國尤其是宋明理學中有所謂「體與用」的觀念?
事實上一直以來經理認為舉凡運動科學
與所謂的進階數據分析在棒球上都是所謂的「用」,
而不是拿來做為本質探討的「體」這個層面,
因為,本質探討的「體」這個層面,
往往牽涉到定義或範疇界定等等領域,
因此不免會要有一番爭辯或溝通才能有共識,
但很顯然現在在台灣,
專門吹捧運科或數據在棒球領域的個體(尤其是在網路上「該」最大聲的),
他們卻總認為運動科學與進階數據分析是所謂的「體」,並藉由這樣的認定
進而與其他不同意見者大打嘴砲甚至是用各種方式非得要辯贏不可的情形,
這種體用顛倒的情形,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台師大女足隊不當抽血研究這事件上,
之所以完全沒看到有觀點去針對台灣運科
是否已開始陷入以體為用甚至體用不分的迷思去檢討的主因,
因為,一旦陷入這種體用不分而把原本是用的層次去作為體來發揮的狀況,
那往後所做出來的研究,都只會變成是與不同觀點者往後的相罵本,
而非真真正正對於讓體育選手能有更好的表現或讓球迷看到選手更傑出的成就有益。
雖然這篇內容很長,也確實是所謂的碎碎念,
但如果球迷們也心有所感,
請各位記得這篇碎碎念經理所要帶給大家的背後含意,並設法避免一些亂象,
同時,也設法藉此去分辨一些在棒球與政治上同時有著極端意識形態的個體,
不要讓他們有機會做大或恣意妄為,
如此也才能讓社會風氣回到一種較為澄明的狀態,
相信這才是各位所要,而非那些狂熱者所樂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