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高中賽事使用木鋁棒爭議再起速寫


基本上關於台灣高中棒球到底要純用木棒還是鋁棒這個議題,其實在相關網路棒球討
論區上已經是週期性會爭吵的材料(通常是半年左右會吵一次),不過前幾天有台灣
媒體又針對此事做特稿,所以今天要以這篇快速解說來讓球迷了解這個爭議背後一些
狀況與日本的他山之石,以及台灣網路討論區之所以會爭議木鋁棒的背後原因。


1.改用木棒至今已有至少十年且爭論也存在至少十年之事實

當初國際棒總會推動高中棒球賽事用木棒的政策,確實是因為2004年巴拿馬的青
棒賽事出現因使用鋁棒出現打者擊出的強襲球擊中防守方球員導致死亡的案例才開始
。安全往往是各項運動從事者的家長或關係者以旁觀者角度而言最擔心的狀況,當然
各種運動一定都會有風險,這當然是不可諱言的事實,不過安全若無限上綱到因噎廢
食甚至出現一些矯枉過正的程度,可能就是各界要去檢討與思考的地方(其實在台灣
不管討論基改食物、氣候變遷、是否該蔬食、能源政策等等的議題上,常常有一種因
噎廢食甚至矯枉過正的論點群體存在,不過這並不是這次要討論的重點也就點到為止
)。


目前台灣青棒木鋁棒組的分流,確實是跟配合國際棒總政策有關,但由於各校球員招
收並不會刻意以木棒或鋁棒區分,而是入學後才按照賽事所需決定哪些選手參加木棒
組而哪些是鋁棒組,甚至有些是在不同年級木棒鋁棒兩組都參加過。也因為這樣,讓
選手對於到底是用木棒跟鋁棒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這也是前幾天有台灣媒體會做出相
關報導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報導中也引述了從職棒選手轉身為青棒教練的指導者的看法,並點出打
青棒選手多半會以進職棒當目標,佐以高中時期曾有日本青棒經驗的選手面臨在日本
打鋁棒跟回台打木棒適應過程中所受到的挫折。這點其實也是造成對到底要用木棒或
用鋁棒的不同意見者彼此會產生爭議的原因,因為抱持木棒比較好的論點者就會拿相
關報導中推崇高中用木棒的選手意見為依歸,但同時看好鋁棒的意見者則是會引述青
棒應該還是先不用木棒的球員觀點,如此一來自然就是爭吵不休而始終不會有共識。


2.日本青棒使用木鋁棒之真實狀況

當然,蓬萊高校野球部是以觀察日本高中棒球為主軸的部落格,所以這邊還是要提到
日本青棒的木鋁棒使用情形。事實上日本青棒目前雖然在正式比賽時是用鋁棒,但並
沒有禁止木棒的使用。也就是說,如果要在正式使用木棒,並沒有違反任何條文規定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2014年打入夏季甲子園的神戶國際大附高中,當時就
有選手以打木棒為特色,儘管那位球員使用木棒主要是為了進行推進與短打等戰術執
行,但這位選手拎著木棒上場比賽,也確實證明日本高中棒球在1970年代中後期
開始開放使用鋁棒後,並未因此同時禁止不能使用木棒的情形。


之所以日本青棒各隊在開放鋁棒後在正式比賽就都改用鋁棒而非木棒,主要除了著眼
於鋁棒打出去的球會飛得比較遠(這邊先不檢討球的彈性是否有做調整)而能提升球
隊攻擊力,同時也讓球員能確實做到完整揮棒,在這兩點的驅使下各隊也就前仆後繼
的使用鋁棒而非原本的木棒(木棒鋁棒的耗損花費差異反而並不是重點)。再者,因
為鋁棒只要一打到就飛得比木棒遠,也刺激了還在血氣方剛時期的高中投手要設法讓
對方打者「打不到」的企圖心。而要讓打者打不到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球速或
是增加變化球威力。這對於高中時期球技與球速提升都很快的青棒選手而言,其實並
不是什麼太難的事,尤其是以打職棒為目標的優秀天賦投手,更能因此竄出而如願以
償。而當打者因為打不到而不甘心,也就因此刺激想要有更快的揮棒速度或打擊技巧
,如此也讓打擊的能力因此進步。


當然,日本青棒在正式比賽外,平常的練習中其實是有些學校會用木棒,但有些學校
仍用鋁棒。例如球迷熟知,今年拿到校史第二座春季甲子園冠軍的大阪桐蔭,就是平
常會用木棒練習而正式比賽才用鋁棒的球隊;但也有些球隊則是練習也還是用鋁棒,
例如日治時期有台灣原住民選手就讀的龍谷大平安高中,該校就是練習時仍用鋁棒。
而這樣的差異也顯現在這兩校近期出身的職棒選手表現,最典型的就是2012年同
樣打過首爾世青賽的森友哉跟高橋大樹。前者出身大阪桐蔭而平常練習就是用木棒,
後者則是來自龍谷大平安而練習時也是使用鋁棒,兩者除了在前往首爾前的集訓有了
木鋁棒的適應與表現差異,一前一後進職棒的表現也有差。森友哉在2013年以西
武隊第一指名身分入團,隔年就開始在一軍有表現,但高橋雖然在2012年也是廣
島隊第一指名,表現卻不如同一年且選秀順位比他差的鈴木誠也(現廣島隊明星外野
手),至今仍無法站穩一軍,就可見不同高中所採取不同的方式帶給選手後來進職棒
不同的發展。


另一方面,有些選手若是以進職棒當目標,平常練習時會自己用木棒為主,例如曾是
2013年世青賽日本隊國手,目前效力於日本職棒歐力士隊的內野手園部聰,以及
2014年亞青賽日本隊國手,現在是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外野手的岡本和真,這兩
位在高中時期有相當多全壘打的打者,在高中時期平常練習也就是會使用木棒。這不
只是讓他們能在高中時期有所表現甚至入選國手的原因,也可讓球探在評估他們若要
投身職棒在木棒鋁棒轉換的能力評估上,不會冒著只以想像力來衡量球員發展狀況的
風險,而能有更客觀的資訊來佐證。


整體而言,日本一方面並未限定青棒比賽只能用鋁棒或木棒,另一方面也不會限制選
手與球隊平常就只有用木棒或鋁棒練習,而是讓選手與球隊自己選擇。當然跟台灣某
些美職觀點者所推崇,美國有意打職棒的學生球員是從國小甚至國中就打木棒相比可
能有些時間上的落差(有的美國國小或國中球員還會去「補棒球」,也就是找曾有過
職棒甚至大聯盟經驗的退役選手開的補習班學棒球或找來當個人棒球家教),甚至跟
有些有意要打職棒的高中或大學選手,刻意在美職球探的推薦(等於是球探的「準業
績」)去打為職棒選秀預做安排準備的特定木棒聯賽相比,日本這種做法在他們眼中
可能很不入流,但至少是一種維持公平與一視同仁的方式。


也就是說,日方是抱持不管一個球員是否想打職棒,依舊是以高野連主辦的賽程,比
賽中或者是練習時你可以用木棒你也可以用鋁棒,這都是你的自由。但是你不能挑對
手,不能只想要科班對科班,而是有可能還要面對普通選手,這才是真正讓棒球普及
與興趣化,甚至能跟教育有關聯的原因。


3.台灣該做的是改善學生棒球菁英化職業化之現象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教練與選手,甚至是職棒球員對青棒使用木棒鋁棒有不同的意見?
這其實牽涉到台灣學生棒球因為會對教練的帶隊成績有所評比(三到四年一次),若
成效不彰對這些往往是純帶球隊,而不一定能像日本高中球隊教練同時擁有學校正式
教職的台灣青棒指導者而言,就必須以戰績與球隊表現來保住自己的飯碗。


而教練要保住飯碗除了戰績要有好表現,選手來源的菁英化與設法找到最好的選手,
就變成勢在必行的方式,加上台灣不管是學科發展或術科發展常常有那種很早就分流
的做法(例如小學就開始有美術班或音樂班,但實際上到後來真正走美術或藝術的很
有限;科學班真正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並以諾貝爾獎為職志或目標的人,遠不如想往熱
門科系擠的個體來得多),這也是讓台灣學生棒球會早早就走上菁英化與職業化的主
因。


只不過,這種提早分流的結果,也往往會讓發展不如預期的學子有種


「我除了做這個以外,我還能做什麼?」


的疑問產生。尤其是台灣以往從事運動領域的從業者,在術科練習多於學業學習的狀
況下,如果缺少上述這種自我思考,直到路走不通(好比運動員的黃金時期已過開始
進入退化期,或是舊傷經常復發影響表現)才頓時出現危機感,老實說這已是為時已
晚。也因此目前在學生球界帶隊,年紀與學生較近的指導者,在獲得教練職務的過程
中能夠時時提醒學生也必須注重學科,甚至是以類似日本那種文武兩道(允文允武)
的方式來走(這有時候可能要以類似平常練球的方式去嚴格要求學生也要在學業上好
好努力,甚至以成績未達標就不准出賽,就算靠作弊達標也照樣不准出賽來做規定)
,如此才能幫助這些學生球員能夠走出比二戰後到1990年代結束為止,原本採菁
英化訓練與選才來拼出表現的台灣運動界有更寬更廣的路。


4.台灣特定美職觀點者與關係者對木鋁棒評論採髮夾彎模式背後真正目的

近期在台灣的網路棒球討論區只要一提到台灣青棒使用木鋁棒與否的話題,反應最大
的通常是台灣特定美職觀點者甚至是某些美國職棒球團駐台人員。而這些觀點者本身
除了強烈的強調木棒絕對優於鋁棒,往往還會對那種認為用鋁棒比木棒好的球界人士
論點或媒體觀點,抱持嗤之以鼻甚至是設法立刻反駁的處理模式。但事實上,這些人
並不是真的從一開始就如此的死心蹋地支持使用木棒。


其實在2004年到2009年底,台灣特定的美職觀點者在網路上是以打鋁棒絕對
比打木棒好作為他們的論述主軸,因為他們認為美國部分地區青棒賽事會用木棒,是
由於遇到夏天以外的其他季節因緯度高氣溫降低較快導致金屬球棒在低溫下容易斷裂
,但其他不受這種氣溫因素影響的地區依舊是用鋁棒,甚至認為當時提倡要普遍使用
木棒的美國部分地方民代搞不清楚狀況硬要作秀,畢竟到2009年為止美國用木棒
進行青棒賽事的行政區用五根手指頭就數得完。而且在這些美職觀點者的口中,美國
那些改用木棒的行政區也已有學校因為木棒一打就斷得不時添購出現經費問題而有不
滿的意見,加上用木棒在小區域賽事比賽的學校球隊到外地與用鋁棒的球隊交手總是
被打趴,影響選手升學推薦或打職棒的機會而讓家長怨聲四起,藉此來佐證他們認為
台灣也該打鋁棒比打木棒好的論點。再者,他們還認為以台灣教練落後的指導方式,
使用木棒會對台灣高中「投手」的養成有害,因為木棒需要確實擊中甜蜜點才能飛得
遠也才有很強的球勢,所以投手會以讓打者「打不好」而非「打不到」做出發點(打
不好跟打不到兩者間的層次境界有差),如此就讓最有機會提升球速與球技發展的青
棒階段因此成長不如預期。


不過到了2010年初,因為有美國職棒小聯盟的教練來台做技術交流,這位有著明
星級球員手足的指導者當時接受台灣媒體訪問表示用木棒是對的,因為可以讓(有心
打職棒)的年輕選手提早用正確的姿勢來揮棒,也能讓打擊力成長得比較快。他同時
強調在美國高中是用鋁棒的狀況下,讓他們改用木棒全壘打數同樣會少,如果是以要
讓比賽好看那用鋁棒沒啥問題,但若以長遠(有心打職棒)而言就得選木棒,因為用
鋁棒就算有錯誤的揮棒還是有辦法將球打遠,但木棒要正確的揮棒動作與擊球才能打
得好,並可強化手臂肌肉並對培養長打有幫助(請注意,這位教練純粹是以「打者」
觀點來看,他完全沒提到使用木棒或鋁棒對高中「投手」到底是好或壞)。


雖然這些美職觀點者當時是用「台灣教練只要全用美式的教法那全用木棒一切都好談
,但教練沒有美式標準的腦袋憑什麼用木棒」,以及「這個美國教練已經與美國學生
棒球脫離甚久,不知道鋁棒材質已經改成跟木棒差不多彈性」這兩種論述方式來與自
己當時仍抱持鋁棒比木棒好的論點做區別。但實際上當他們一看到這種來自美國職棒
小聯盟教練所表達的訊息,私底下就開始著手進行要轉彎成木棒比鋁棒好的論述準備
,以便繼續延續在言論上能讓球迷們以他們為馬首是瞻的情形。後來這些人最常用的
方式就是以特定時期的旅美投手或特定的台灣職棒打者成果(例如LAMIGO桃猿
隊的王柏融選手),來強調這就是用木棒的好處,但對於同樣用木棒但旅美失敗或不
如預期的選手,這些觀點者就是無視甚至是避而不談。


也就因為上述的這個轉捩點,才讓這些美職觀點者逐漸展開「從提倡鋁棒變成吹捧木
棒」的過程。而由於追隨這些美職觀點者甚至是球團關係者意見的網路討論區球迷,
絕大多數並沒有看到他們當初的論點。甚至可以「稱讚」是這些美職觀點者與美職球
團駐台關係者,把他們當初捧鋁棒的論點「藏」得很好(但也可說是因為網路資訊並
不會留存的那麼久,不容易找到2004~2009年左右爭議木鋁棒最盛期間的言
論資料)。


所以從時間點的分野來看,就會發現這些美職觀點者之所以會有2004~2009
年為止與從2010年起至今截然不同的兩種論點而呈現明顯的髮夾彎,其實還是為
了「利益」這兩個字。也就是說,他們要的除了在網路言論上的無形利益,也包括能
簽下球員赴美的那種有形業績利益。一旦要有形無形利益都想一把抓,髮夾彎就變成
是理所當然會出現的手法。


其實先前有球迷發現這些美職論點者前後矛盾的論述事實,並直接在網路上對這些論
點者作提問,但當時這些論點者卻以


「十年前和十年後的時空背景產生很多變化,不能一直往回看」


這種避重就輕的方式去表達。其實這只是設法規避自己當初與目前呈現出「昨是今非
」或「昨非今是」的那種言論對比與該負言論責任的卑劣手段,因為這些人深知一旦
被球迷發現他們的論點不同甚至前後矛盾,屆時就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相關的言論善
後與如同政客般必要的硬拗。而由於這些特定的美職觀點者向來對自己的認知與判斷
,抱持高度的「自以為是權威感」,並藉由用這種權威感去壓制原本相信他們,卻可
能因為意外發現論點前後矛盾的提問者就能收到效果。加上這些年紀多半是六年級世
代而過去提倡高中球員用鋁棒而現在改推崇用木棒的美職觀點者,他們看出七年級到
八年級世代的台灣球迷在公眾事務上雖然有反權威的特性,卻在棒球等娛樂領域上又
有依附權威的盲點,只要把這些處理方式與盲點綜合一下,自然就能收到讓人難以挫
破他們言論上所產生那種前後矛盾感的效果。


再者,這次做出木鋁棒探討特稿的台灣媒體,立場上原本就是明顯偏向美國職棒(從
他們向來對美國職棒與日本棒球呈現天壤之別的新聞量差異就可看出),但卻因先前
主管換人後而產出這篇特稿,導致這些美職觀點者因此為之氣結,畢竟他們認為好不
容易有一個專門為美國職棒立場而能與其他一般同業產生差異化的媒體,卻因為新主
管可能是偏好鋁棒比木棒好的觀點,而要轄下的部屬去做出這樣一篇分析,如此一來
這個媒體已非當初他們所認為的純粹,也非當初那種對美式論點的忠誠,到頭來只能
看該媒體以美職立場為主的特定編譯的報導,至於其他由該媒體所編採的新聞都已不
復當初的價值與水準,甚至是強調自己看的青棒場次比起這些受訪球員甚或記者是天
壤之別,還強調「完全不瞭解的東西用自己意志去要求做出有問題的報導是很糟糕的
事」(這其實就是上面所提,某些美職觀點者甚至是美國職棒球團駐台人員那種「自
以為是權威感」的顯現,甚至可說是一種典型的傲慢!)。但如果對照前面所提,這
些美職觀點者提倡木棒是因有形無形利益為前提的那種背後目的,也就不難看出他們
甚或美職球團在台關係者氣結的原因根本毫無任何正當性可言。


結論:除利益外對台灣青棒更重要的事

總的來說,球界政策主導者需設法緩和學生棒球菁英化選才甚至是過度職業化訓練的
現象,指導者則需從旁輔助選手不只要術科有表現學科也必須有一定水準,球迷與媒
體則須避免陷於特定觀點者對木棒偏好所引起的風向甚至是去揪出這些觀點者本身背
後想藉此風向達成的目的與利益並加以批評,藉由三管齊下的方式來運作其實才是對
台灣青棒甚或是少棒青少棒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事。畢竟學生棒球若存在太多以利益或
成果為導向的政策與現象,也就失去學生棒球所具有的教育本意,那台灣球迷或媒體
也就始終只能羨慕日本青棒賽事能有不輸職棒的人氣,卻也無法在遇到全盤接收美式
論點於台灣網路棒球討論區風行之際,也同時能看清美國學生棒球並無任何教育意義
而變成只是為職棒舉才所做的菁英模式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