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從嘉農看甲子園系列─包土的傳統再敘述

今天是華人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在此要先祝福所有讀者與球迷在金馬年都能有很順
利的運勢與平安的生活,而在金馬年的第一天,仍要幫大家針對電影KANO系列作
介紹,讓對日本高中棒球有興趣的球迷不至於在年假期間缺少棒球題材的文章閱讀。


電影中嘉農在冠軍戰不敵中京商而落敗,對於有些看過甲子園但並不是非常熟的球迷
,可能一想到甲子園高中棒球就會想到輸球包土,但應該也有觀眾會好奇,被嘉農在
甲子園擊敗的球隊或是嘉農本身,在輸球後為什麼沒包土呢?當然這是有原因的,而
這次的系列文,就是要針對甲子園的包土歷史,以及甲子園的土作介紹。當然這篇是
以去年初敝部發文提過甲子園包土始祖的介紹文作精簡後並且配合這次KANO電影
而成的新版本文章,故標題上也才有「再敘述」這三個字,在此也作一點說明。


目前公認的的甲子園包土始祖,是在去年獲選進入日本野球殿堂(即如同美國的棒球
名人堂)的福嶋一雄,他是1947與1948年小倉高拿到夏季甲子園冠軍二連霸
的重要功臣,但在1949年要挑戰三連霸時卻在八強賽落敗,當時因1948年起
學制從高中五年變成三年,故福嶋在1949年是最後一次以高中生打甲子園,輸球
當下因為感受到那種無法連霸的不甘心,因此在無意識的狀況下把本壘附近的一土順
手放到自己球衣口袋中。大會方面在得知此事後曾經寫信詢問他,在確認真有此事後
,大會當局並未給他懲罰,而是鼓勵並且告訴福嶋在甲子園學到了學校學不到的事,
而這把泥土對於後代而言也會是很重要的意義。


但另外有兩種說法也廣為流傳,首先是在去年10月底過世的讀賣巨人隊前監督川上
哲治,相傳他在1937年代表熊本工打入夏季甲子園並且殺入冠軍戰,但在落敗後
他把土帶到自己口袋中,帶回故鄉熊本並且把土灑在學校球場上。其次是1946年
夏季賽參賽校東京高等師範附屬中學的二壘手竹田晃,當時球隊在四強賽止步,他對
此感到很不甘心,但該校監督跟選手們表示明年還有機會捲土重來,所以要他們把自
己守備位置的土包回家作為誓言,只可惜隔年該校並未重返大會。不過這兩種說法中
的當事人之一的川上哲治,在生前受訪時就已經提過他認為包土的始祖是福嶋一雄而
不是他,至於竹田當時包土的地點,根據確認當時因為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軍接管
甲子園球場的緣故,比賽改到西宮球場進行,因為這土並非甲子園球場的土,因此意
義並不大。


至於甲子園球場的土,其基本組成根據甲子園官方網站資料是由黑土跟砂混合而成,
其中黑土是從岡山的日本原、三重的鈴鹿、大分的三重町、鳥取的大山等地運送而來
。至於砂原本是甲子園附近的海灘與瀨戶內海週邊取得,但現在使用的砂主要是從中
國福建省取得。而黑土跟砂的比例會按照春夏季的氣候條件不同而作調整,因為在春
季日本當地由於容易下雨,因此砂會比黑土要多,至於夏天的話由於艷陽高照的緣故
,不但得灑水降溫並且避免風飛砂,好讓選手們能看得清楚球,所以黑土的比例會比
較高。(補充:春季白砂多(黑土5.5:白砂4.5)、夏季黒土多(黑土6:白砂4))


而有台灣媒體提到,為了KANO這部電影,製作單位還設法把輪胎磨成碎粒來營造
像甲子園當時球場夏天土質的狀況,這點確實是有用心,但如果說能有更多的拍片預
算,以及更完整的規劃(比如拍攝的球場可以永久保留),或許可以跟日本甲子園球
場管理的阪神園藝,討論如何獲得跟甲子園一模一樣的用土材料來源,如此一來就能
更加貼近史實。


當然,在電影中我們並不會看到嘉農輸球包土的情形,原因就是因為包土由來的三個
時間點(1937、1946、1949)都晚於嘉農拿到亞軍的1931年,因此
現在在甲子園賽場上常見落敗高中球隊的包土做法,就跟嘉農沒有任何關聯。而對於
台灣球界來說,若無法理解包土代表的意義而只是像在黑豹旗這樣的高中單敗淘汰賽
程進行過程中有樣學樣,姑且不論比賽機會較為有限的社團型球隊,目前台灣比較常
見的職業型高中球隊選手會好好愛惜這樣一份「紀念品」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但若
因為看了電影嘉農,而讓自己對於棒球的觀念與想法產生新的轉變,那輸球包土的做
法在台灣,也才能因此有新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