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野球小僧-高津臣吾專訪(4)
本文為日語學習之用,請勿轉載與使用於商業用途
如讀者有發現其他地方轉載本文,請告知我們,感激不盡
原出處:野球小僧2011 2月號(17-36)
作者:長谷川晶一
譯者:12球團愛好者
第三章 再度回到日本-更加艱鉅的挑戰
以「招待選手」的資格 回到老東家養樂多
可是,高津在大聯盟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
2005年開季,高津雖然被賦予終結者的任務,但在第二場比賽就單場被幹三發全壘打,之
後持續拿不出成果的表現,五月中旬被拔掉終結者,降格為中繼。之後狀況仍就沒有改善
,七月十八日,高津突然收到了戰力外的通告。
「在收到通告的前兩三週,因為是隨時收到(戰力外)通知也不奇怪的狀況下,所以已經有
了覺悟。被白襪隊剛開除的一個月是最辛苦的,一方面等待新的東家提供合約而必須持續
練習,但卻無法下場,也沒有可以一起練習的對象。那段期間,能做的,頂多是跟翻譯傳
接球吧!」
終於在八月十二日,跟大都會簽下了小聯盟合約,九月一日升上了大聯盟。可是,回到大
聯盟的首戰跟第三戰,分別被對手擊出逆轉的一擊,沒能達成球隊的期待。
終究,再度收到了戰力外的通知。
美國充實的二年,就這樣,畫下了休止符。
「如果要我說真正的想法,我還想在美國再待一段時間。是沒有球隊提供大聯盟合約,但
是卻有幾隊提供小聯盟合約。十一、十二月的時候,我苦惱了很久。」
06年二月,在日本沖繩,出現了高津的身影。
下個高津的新天地,是再度回到日本球界,而且是老東家養樂多。春訓剛開始的時候,高
津穿著沒有球衣背號的球衣,此時,高津是以「招待選手」的名義接受測試的。也就是說
,春訓的表現結果將影響到球隊,是否跟高津簽約。
「我並不是因為是老東家所以選擇養樂多,實際上,其他球隊也沒有跟我聯絡,只有養樂
多給我機會,沒有這個『招待選手』,我可能就沒有辦法持續打球。」
春訓營開始後的第二週的2月14日,養樂多正式跟高津簽下了契約。年薪三千萬日圓的總
值合約如果跟去美國前的一億七千萬日圓相比,不禁再度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沉重。
這一年的養樂多,過去的老搭檔的古田敦也成為選手兼任總教練,成為了熱門的話題。
開季後,高津的定位是敗戰處理投手,但是終結者人選石井弘壽的受傷以及五十嵐亮太(
目前效力於大都會)陷入低潮,隨著球季的進行,高津又回到了過去熟悉的終結者的位置
上。
回到日本球界初年的2006年球季,高津留下了出賽48,1勝2敗13救援成功,防禦率2.74的
成績。
再度為了挑戰大聯盟前往美國
可是,波瀾萬丈的棒球人生,仍舊並不允許高津有平穩的日子。
在回到日本第二個球季的2007年,高津大部份的時間都待在二軍持續著狀況不好的日子,
球隊以最後一名作收,古田敦也在結束球員生涯的同時也辭去了總教練一職,接著就在神
宮球場滿場球迷的古田引退賽後的第三天,高津收到了球團的戰力外通知。不給他向球迷
道別的機會,球迷受此大舉進攻球團官方網站,球團為此還特別對不再與高津續約一事,
說明了原委。
但這事情來的太突然,而且對象是築起90年代黃金時代的重要功勞者高津,實在是有失禮
數的舉動。
對此,高津不願多談。「反正,至此就是要找新的東家。因此,這時『好,再去一次美國
吧!』的想法就油然而生。」
再度,來到美國。
抱著嶄新希望的高津,沒有接受任何國內球隊的測試,改以美國為目標,開始了訓練。
再度給高津機會的,是以過去曾經度過兩年時光的芝加哥為主場的小熊隊。即使是毫無保
證的小聯盟約,高津還是選擇了在美國挑戰自我的這條路。
可是在這邊高津也無法留下好成績。防禦率9.64,在三月,他收到了解雇的通知。在這之
後,在昔日的監督Ozzie Guillen 的奔走下,高津接受了白襪的測試但無法達到簽約。終
究「在美國打球」的夢想完全破滅。
來自韓國職棒的邀請
即使再度挑戰大聯盟失敗,高津的心並沒有因此受挫。為了讓看似受挫的心奮起,他鍛練
著身體激勵自己,以便能讓機會到來時隨時接受挑戰。
「棒球季開始了卻不屬於任何一隊,這對棒球選手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被小熊開除後
的那兩三個月,什麼事情都沒有,只有自己一個人練習的時光,是很難熬的。現在回想起
來,理所當然是最難熬的幾個月。」
現實是如何地殘酷,即使是如此,在高津的頭腦裡,完全沒有「引退」的想法。
對高津而言,他有一種很強的信念。
「即使現在沒有邀約,我絕對還能投!」
對於這樣的高津,果然邀請來了。那是高津從未想過的,來自韓國職棒的邀請。提出邀請
的是我們英雄隊,是這一年新設的球隊。
我們英雄是接手因母公司經營不善而拋售的現代獨角獸球員為主體的一支球隊,在接手之
後營運也一直不穩定,經過幾次的改稱,目前的隊名是Nexen英雄。
日本到美國,再回到日本再到美國挑戰,但是無法如願。不過,高津自己都沒想過的韓國
職棒,卻又給了他繼續打球的機會。
2004年去大聯盟時,說自己「非常不善於面對環境的變化」的高津,即將面臨更多「環境
變化」的挑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